新浪财经

星巴克中国转折:发力二线城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5日 05:43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黄磊

  星巴克,正在经历一场转折。

  “舒尔茨先生的复出,是为了带领星巴克再创新。”4月11日,星巴克大中华区总裁王金龙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如此表述自己的“老板”重掌CEO的目的所在。

  2007年,星巴克的财报并不漂亮,这与其在全球市场上急速扩张的步伐并不相衬。星巴克的股价也从2007年初的35美元下降到了2008年初的18美元。

  星巴克的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被迫复出救市。这位星巴克的“灵魂人物”,重新来到台前。在他做出决定的当天,星巴克的股价上涨了8%。

  星巴克计划在2008年,全球新开约2150家门店,而其中在美国以外的国际市场将新开约975家。

  在大中华区,截至2008年2月,星巴克已拥有593家门店。“星巴克非常重视中国市场。”王金龙说。他表示,即使市场不能在短期内给予良好的回报,仍将倾力培育。

  《21世纪》:2008年1月,星巴克集团公司董事长霍华德·舒尔茨先生重新担任CEO。这是否与2007年星巴克全球利润增长放缓,业绩不尽如人意有关?星巴克凭借急速扩张带来的边际效应,是否已经进入了递减期?

  王金龙:这种情况跟大的经营环境有关。目前,全球性的经营成本在增长,比较其他的同行,我们的收益还算好的。当然,跟我们自己多年发展的历程来比,增长速度可能有所放缓。

  但环境变化是引起业绩变化的主要因素。毕竟,包括星巴克在内的所有企业,都不是在真空中生存发展的。

  在这个时候,舒尔茨先生重掌CEO能够让星巴克在这个特殊时期,具有“再创新”的意义。

  《21世纪》:您所言的这个“特殊时期”是指什么?

  王金龙:美国的金融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有很大的影响。

  在中国市场,以往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与过去中国市场上政府的主导不同,现在是消费主导的时期。星巴克的经营,一直在沿着这个思路展开。

  《21世纪》:年初,星巴克在武汉开店。这意味中国的中部城市的咖啡市场争夺战已经展开。这在星巴克的发展战略中处于什么位置?

  王金龙:星巴克在华的发展基本,与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进程是相契合的。从北京、上海这样的中心城市到东北市场,到成都、西安等内陆的中心城市。进军武汉,也是与中国中部经济的崛起有关。当然,随着“西部大开发”,我们从一线城市到二线城市的发展速度在加快。

  《21世纪》:在一线城市,星巴克面对越来越多的竞争者,收益是否变得艰难?在二线城市,星巴克的开店速度是否又超前于当地市场的需求,也影响到短期收益呢?

  王金龙:一线城市的竞争是在加剧。目前,上海的星巴克已经开到100多家,但是上海市场空间依然很大。竞争,在我们这里是被欢迎的。我们仍在加速一线城市的战略,实现翻倍增长是没有问题的。

  二线城市,在短期内收益不足。这就需要长期的投资和培育,只要我们看好它的潜力。关注短期利润的方法是做不长的。

  《21世纪》:星巴克的扩张,受到中国部分消费者的认可的同时,也有不同的声音。比如说,前不久“星巴克在北京故宫开店”事件。这是因为文化上的冲突?还是因为经营扩张的过程中某些问题没有协调好?

  王金龙:星巴克向来注重公益形象的塑造,这是我们一贯的做法。我们不是因为我们身处的市场上有不同的声音,才改变我们自己的经营或者发展的策略的。我们强调的是“融合”的理念。

  《21世纪》:在中国经营10年后,星巴克如何判断中国的市场环境?

  王金龙: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在参与国际市场时,经历过很尴尬的局面:“我们买什么,国际市场上什么就贵;我们卖什么,国际市场上什么就便宜”。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这个状况已经在发生改变。

  中国的发展在经历一个转折点,她正在做发展路径上的战略性调整。她的文化、生活方式都在经历变化。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