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人民币汇率首度破七 浙江纺织业生存告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1日 04:00 都市快报

  记 者 张 鹏

  昨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自汇改以来首度“破7”,达到6.9920∶1。以2005年汇改以来,累计升值超过18%。

  对于浙江众多以美元挂钩货币结算的外贸纺织企业来说,这18%就是他们失去的利润。

  绍兴柯桥做二手纺织机生意的老周原本以为,大量纺织企业遇到生存困境,二手机器多了,生意也可以好点。但事实上,老的纺织企业倒了,新的也不敢开了。很多七八成新的机器,现在几乎没人要了,老周打算把它们直接当废铁卖掉。

  寒意袭来

  在柯北工业园区,不少厂房都挂出了“厂房出租”的巨幅广告,显得格外醒目。

  “的确有一些小厂已经停产了。大厂虽然还没有出现停工的现象,但收缩的迹象很明显,主要是厂房设备的投资下降了很多,机器的更新也基本停止了。”柯桥当地一家提花面料企业老板刘洋(化名)说。

  没人愿意购买设备新开工厂或者扩大生产,做了十几年二手纺织机生意的老周,第一次有了把二手机器当废铁卖掉的想法。

  老周算了一笔账:一台七成新的国产棉织机,目前收购价11000元左右,但即使把卖价降到12000元以下,也找不到买家。机器短期内难以出手,只能放在仓库里,一台机器半年的仓储费也要花上近千元,如果还是卖不掉,就会面临亏钱。

  “如果拆得合理,有些零件还能单个卖,然后把主要的大部件当废铁卖,一共也能卖11000多元。”老周说。

  谈起目前清淡的生意,老周说与几年前相比,“反差实在是太大了”。

  2000年至2005年,是老周生意最红火的时候。“那时候,无论是什么机器,来一台卖一台,尤其是一些大厂子淘汰的机器,必须提前预订。”

  那几年,也是柯桥地区纺织业发展最红火的时候。大大小小的纺织厂如雨后春笋般在柯桥工业开发区内出现,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柯桥地区已基本形成纺织产业集群区。

  刘洋说,那几年,出口生意十分红火,公司接到了大量的海外订单,自己的工厂“吃不下”,只能去周边找一些小厂代工,“我们当时养活了很多小厂。”

  升值重压

  可是,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事情突然发生了变化。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人民币放弃挂钩美元,并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也就是从那一天起,人民币开始了升值之路,以2005年汇改前的人民币对美元比价8.2765∶1计算,到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超过18%。

  从那以后,柯桥的外贸纺织企业开始逐渐感受到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巨大压力。

  刘洋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产量和利润开始同步下降,今年的情况更不妙。

  刘洋给记者举了个例子:一年以前,人民币汇率是7.9,一种出口面料的价格如果是3美元/米,折算成人民币为23.7元;现在,人民币汇率如果是7.0,同样的面料,同样的价格,折算成人民币却只有21元。一年时间,同样面料的人民币价格就缩水2.7元,降幅近10%。

  也就是说,这一年以来,仅仅因为人民币升值,刘洋就损失了10%。“如果再加上原材料涨价和工人工资上升等因素,利润至少下降了一半以上。”刘洋说。

  一般来讲,成本上涨,生产者首先想到的是提高产品价格。但当刘洋“战战兢兢”地拿着一份单价只提高了5%的报价单给几位老客户看时,却被拒绝了。“他们根本不会接受提价,否则他们马上会跑到印度、越南、马来西亚等成本更低的地方去采购。”

  生存告急

  不仅是面料生产企业,作为柯桥经济开发区最大的成衣生产企业,朗莎尔·维迪制衣有限公司同样备感压力。

  该公司董事长顾洁萍说,去年下半年以来,来自美国的订单少了很多,虽然公司的产量并没有明显下降,但利润降幅很大,“最起码有一半”。

  人民币升值无疑是朗莎尔利润下降的最大因素。

  据相关机构估算,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销售利润即下降2%-6%。

  去年下半年开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就像坐上了火箭,而昨日的“破7”则意味着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达18%,这无疑使纺织行业的生存告急。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纺织行业实现利润133亿元,同比增长14.2%。远低于去年同期的39.5%的增速,行业亏损面为24.46%,较去年上升了7.49个百分点。

  中国·柯桥纺织指数也显示,2008年3月出口景气指数为1006.00点,比上个月下降22.82%,下降趋势明显。

  该指数编制委员会分析说,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一些几个月前接到的订单已经出现亏损,而对于一大批交货时间较长、利润相对较薄的外贸订单,有些企业仍不敢承接,外贸中小纺织厂家开机率仍显不足,是造成出口景气指数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纺企突围

  外贸纺织业正在面临“寒冬”,但在绍兴县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副局长汪建中眼中,情况也许并没有那么糟。

  汪建中表示,虽然人民币升值的确对纺织出口企业造成了一定压力,但升值幅度到达多少是企业能够承受的极限,谁都不能得出准确的判断。人民币升值是个渐进的过程,企业也会一点点适应。当然,在这个相互适应的过程中,无论是关门还是转型,都是企业发展的正常现象。

  的确,在这种相互适应的过程中,不少规模较大的纺织企业已经开始想办法为自己“减压”。

  成衣制造企业朗莎尔最先想到的办法是跟人民币汇率“赛跑”。

  今年,朗莎尔建立了一套全新的部门考核制度,强调要加快内部生产周期。“从接到订单到出货,以前最少要用三个月,现在必须往前赶,争取在两个月之内交货,这样我们就等于减少了一个月由于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损失。”董事长顾洁萍说。

  另外,朗莎尔也在产品的设计方面投入了很大精力。目前,公司已经组建了一个专业的设计团队,并与欧洲一些设计工作室建立合作,购买设计图样,增加服装产品的附加值。

  刘洋的公司则在软件方面下了很多工夫。从去年开始,公司在重视产品设计与质量的同时,重点在服务和沟通方面加强了投入,“希望能用最短的时间,让我们的竞争力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不输给国外的竞争对手。”

  柯桥纺织指数显示,今年3月的出口价格指数为110.47点,比上期增长16.67%,上涨幅度较大。

  该指数编制委员会的分析认为,应对人民币持续快速升值和美国次贷危机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兼具较强研发实力的绍兴纺织企业,研发的众多高档新款面料注重绿色环保特征,是出口价格指数明显攀升的重要原因。

 [1] [2] [下一页]

    相关报道:

    纺织企业遭遇出口寒流 面临严重危机

    绍兴纺织业全线亏损

    人民币汇率迫近7关口 纺织品业陷入艰难抉择

    为避汇率损失出口纺织企业多弃美元结算

    出口大幅缩水 中国纺织业难负升值之重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