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企融资审核紧箍咒促开发商转型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4日 02: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李和裕 唐文祺 对于众多有着资金渴求的房地产企业来说,上市路并不平坦。近日,证监会发行部有关人士强调,房企IPO所募集的资金不能用于购买开发用地及囤地囤房。业内人士指出,以往开发商“圈地”以后“地价股价对赌”的原动力在减弱,并“被迫”将精力集中于企业的运营能力和发展质量。 “对于房地产公司首发过程中募集资金用途的核准,其实之前也一直严格管理。”一家正在申请A股IPO的房企负责人告诉上海证券报,“如果公司在申请时表明融资所得将全部用来买地等,早前就不能通过。”不过他表示,此次证监会对于核准要求的再度公开强调,对于“已有准备”的房企来说影响并不大。 绿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张玉良向记者表示,对于房企融资审核重点的再度强调,从另一角度来看,其实也是对优质房企在A股上市的鼓励,“鉴于A股上市的严格要求,能够完成IPO的房企,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实力。”对于早有意向在A股上市的绿地集团来说,张玉良则表示,由于是综合性地产企业,且开发产品多元化,因此并不会受到限制。 虽然严格管理是早已有之,但证监会此次的表态还是给房地产业的心理造成了一定冲击。“一些计划IPO的房企的申请步伐可能受到影响,如再更改一下所准备的材料等,以迎合相关要求。”上海五合智库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邹毅认为,“从本质上看,证监会的此次表态正体现出监管层思路的扭转,也就是资本市场对房企评估准绳的变化,以往可能很重视土地储备情况,现在对房企投资价值的认可不再与土地直接挂钩,而是更注重企业的运营能力,并督促开发商去改变。” 瑞银亚洲房地产研究部联席主管王震宇曾向记者表示,去年“地主型”开发商颇受追捧的情况正在转变,“今年政府抑制、打击开发商囤地的力度越来越大,随着年初相关政策的出台及执行,拥有太长时间的土地可能价值越小,那些说自己的土地储备可供未来10年发展之类的房企未必有吸引力,眼下投资机构更关注房企是否能在短期盈利及发展的质量。” “完成IPO的房企,通常在上市之前便已有一定的土地储备量,而上市所融得的资金会投入到已在开发的项目中,并通过加快开发速度来实现资金回笼,然后再通过回笼所得的资本金拿地,这就可以了。”一位行业分析师则指出,对于实现了IPO的房企来说,融资所得实际上是起到了加速现金流转的作用,并不会单纯用以购买土地,但对于部分资金不足、希望通过上市来得到购买土地款项的房企,其实根本无法成行。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