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高成本时代来临 汽车业丛林法则生变(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9日 04:41 中国经济时报

  原料价格成本固然重要,但技术提升、质量保证、管理到位、销售畅通、售后维修、品牌形象等成本在汽车总价值中的比重将逐步提升,必然成为未来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核心环节。如果企业不能在开发、采购、制造、信息、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加强成本控制,即便有一时的眼前之利,也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车企如何破局

  如何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是车企最费心思考量的要素。尤其一些成本控制力比较弱的中小企业,面对成本的高企,利润空间的缩小,新产品研发、生产线建设等后续投入必然受到影响,在新一轮调整中,这些中小企业将受到较大冲击。欠缺规模优势,不能靠放量赢得市场,就难以摊薄成本,更难以积聚品牌效应,增加的部分成本难以消化,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其生存。

  时势迫使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提升整体竞争实力。这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逐步跃向高端,实现国际化的必由之路。如何控制成本、增强持续盈利能力,保持最高性价比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各个车企需要全力应对的挑战。

  产品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通过技术进步、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技术升级,提升产品的档次是根本之路。在采访中,许多企业也表示,将提升产品品质作为控制成本、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尤其当前国家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节能减排是必然趋势,技术升级势在必行国IV标准在北京提前实行的标杆指引下,这是必须重视的问题。

  扩大产能,实现规模扩张,以放量求得生存,也是一个方面。当某款车型投放市场一定时期后,其研发成本摊销完毕,顺利回收,那么接下来在产能可以保证的前提下,厂家就有条件采取增加产量、降低车价的策略,薄利多销,实现利益最大化。

  此外,企业通过挖掘自身在管理、营销等方面的潜力,也可有效压缩成本。从生产管理环节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降低“内耗”,推行精益生产是可行之道。

  有些企业不断推出改款或换代产品,灵活适应市场变化,在开拓细分市场、满足个性需求方面做好文章,也能降低成本。

  但是,据说有的企业可能通过减配来控制成本,这在某种程度上无疑是饮鸩止渴,绝非长远正道。

  车企有了自己同盟、结盟或合资的零部件配套厂,就能相应降低成本,但是零部件厂商也有成本上涨压力,对于它们的消化能力,也是一种考验。

  国内车企以往通常靠“低端、低价”打天下,随着成本不断攀升,单一价格竞争背后的发展内涵愈见深广。在高成本时代,竞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企业只有在发展理念、组织架构、业务流程、质量管理、国内外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整,与时俱进,充分整合企业、行业资源,达到优化配置,方可踏破坚冰,实现新的发展。

  成本上升虽会加大企业发展的困难,但如果企业能化压力为动力,在质量、管理、品牌、营销及节能减排方面都有所提升,从某种意义上讲,或许也不完全是坏事。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