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豆油断档幕后(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5日 13:07 华夏时报

  实际上,国内豆油停产断货与国际行情密不可分。

  据悉,国际大豆期货价格的上涨带动了生产商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国际大豆价格已在左右国内终端市场的零售价。近期国际市场上食用油价格屡创新高,国内各主要生产企业都把手头的“毛油”存货用来生产玉米油、橄榄油、菜籽油、花生油等单价较高的油品,短期内不会再生产大豆油这种价格较低的油品。

  据美国农业部此前预计,2007/2008年度全球大豆产量2.2亿吨,比上年度减6.5%,但是大豆消费量2.35亿吨,期末库存4624万吨,下降24.9%,全球大豆供给趋紧,国际市场大豆价格继续上涨。

  另据中国海关总署提供的数据,2007年1-11月我国共进口大豆2789万吨,同比增加8.1%,年末进口均价为449美元/吨,较年初上涨46.7%,进口总金额达到100亿美元,同比涨幅为48.1%。

  而国内由于受南方雪灾影响,2008年南方地区菜籽油预计减产40%左右,进一步扩大了供需矛盾;政府本来指望南方的油菜籽能获得丰收,用菜籽油来补充国内的食用油,结果南方的冰冻雨雪对油菜损害严重,国际上大豆油价格立即高企,拉高了国内食用油价格。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1月初国内一级豆油平均价在7600元/吨左右,到11月底冲高至10600元/吨,涨幅约28%,到12月份依旧在10400-10500元/吨左右。2008年1月上旬,全国36个大中城市豆油价格已较2007年同期上涨58%。

  全国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秘书长夏凡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大豆已经被跨国公司控制了,这是一个整体的产业链的问题,涉及到大豆的种植、加工等许多环节。大豆价格上涨,并不偶然。”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师马文峰告诉记者,我国大豆依靠进口很多,规模在4000多万吨,占国内需求总量的70%以上。对美国大豆的依赖最厉害。ADM、邦基、嘉吉、路易达孚四家跨国公司已经垄断了我国80%的进口大豆资源。“国内主产区东北各省区、山东、河南等省,因为耕地资源有限,所以很多农户改种玉米、棉花等作物。国内大豆产量一直在下降。”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已有包括大豆油在内的食用油生产企业迫于成本压力而向相关部门申请调整出厂价,但具体涨幅和调价时间目前尚无法最终确定。

  记者从国内某知名食用油生产企业处获悉,估计在下个月,除花生油外的其他食用油价格将再现调价上涨。

  还有消息说,一线品牌的5升装大豆油、调和油和玉米油,目前被批准的零售价分别在55元、75元和85元左右,而厂商的目标调整价位分别为65元、85元和95元。

[上一页] [1] [2]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