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美国善意标杆:迈瑞突破并购封锁(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3日 00:14 21世纪经济报道

  深圳医疗器械行业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仅仅是6年前,迈瑞销售收入还不足3亿之时,全球医疗设备的NO。1美国通用(GE)公司一度欲将深圳迈瑞以及金科威两家率先在中国监护业务上崛起的公司“吃下”,遭到拒绝。

  李西廷并不忌讳谈起6年前与巨头的“交锋”:“一是当时打算在香港上市,很难分拆出监护业务出售;另外,综合GE过去在中国的表现,我们认为他的收购不是善意的。”

  从1991年创办迈瑞的李西廷,恰好见证了跨国公司以“并购”为特征“进入”中国医疗设备市场的历史。

  比如,1991年,在“市场换技术”的引资导向中,GE投入200万美元,与卫生部管辖下的中国医疗卫生器械进口公司成立了中国首家医疗器械领域的合资公司——GE航卫公司;在此之后几年,GE同时还收购了以生产超声产品为主的“无锡海鹰公司”,开启了国外巨头大举进驻中国医药器械领域的历史……

  李西廷总结过去近20年中国在该高技术行业的发展史时说。“他们(跨国公司)很多并购是恶意的,目的是为了消灭竞争对手。”

  并购与战争

  中国高技术公司的技术实力以及国际化业务的整合能力,能从迈瑞对Datascope的并购开始质的转变吗?

  美国时间3月11日,发布收购消息之后的迈瑞遭到了美国投资者的看淡:当天,经过资债冲击洗礼而萎靡多时的美国股市大涨3.55%,而过去一年中备受资本市场追捧的迈瑞(MR,NY)却受挫了6.30%,跌至最近半年以来最低点27.37美元。

  “这和所有并购案中买方在消息公布时都会遭抛售是一样的,另外投资者确实对我们并购后的整合能力存在顾虑。”许懿尹说。

  但是,正如GE、西门子、飞利浦进入中国必须凭借本土公司搭建自己的渠道一样,迈瑞在全球市场,尤其是欧美等高端市场的突进,也必须假借当地力量。

  李西廷说,美国市场几乎占据了全球医疗市场的40%-50%,“我们到美国上市也是为了在国际上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而美国是兵家必争之地。

  迈瑞看中的是Datascope完整的直销网络。李西廷说,“我们还在采用美国销售美国生产,但是零部件将利用中国本地的采购优势,另外将把它在荷兰的仓库建成我们在欧洲的物流中心。”

  “整合后,我们希望三年后达到当年创造超过3000万美元利润的协同效应。”许懿尹透露说。

  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秘书长蔡翘梧说中国厂商在国内以及国际市场上与跨国公司的正面“巷战”将越来越激烈。并购作为这个行业通用的手段,飞利浦对金科威的收购不是第一例,也是远远不是最后一例。“飞利浦收购金科威就是为了加大本土化,加大在低端市场的竞争力,农村市场是他们过去不屑一顾的,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而李西廷也丝毫不掩饰迈瑞未来同样对并购手段在国际业务中的利用:“如果有合适公司,我们肯定还会继续(并购)。”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