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如家泡沫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2日 18:22 《第一财经周刊》

  3月4日,如家(HMIN.Nasdaq)发布2007年第四季度财报,该季度总营收3.276亿元,净亏损1520万元。这是如家上市后首次曝出亏损。小心,不要成为经济型酒店投资的牺牲品!

  文|CBN记者 昝慧昉

  插画|陈杨

  “要命了!”坐在锦江之星上海新虹桥店餐饮区的沙发上,回想起刚刚驾车路上沿途看到的场面,锦江之星旅馆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张泽怎么也轻松不起来。

  锦江之星的这家店位于吴中路和桂林路口,这里并不是上海人气最高的地段。但在不足4公里长的吴中路周边,却挤下了莫泰、7天连锁酒店、上海优家旅店、上海东湖之旅虹锦酒店等超过8家经济型酒店,其中汉庭竟然在同一区段拥有两家店面!

  事实上,锦江之星就是一个后来者,新虹桥店2007年4月18日开业,到现在不到1年。不过,锦江之星店拥有的客房总数最多——505间客房,与其他经济型酒店相比房价在这一地段也是最高。

  锦江之星扎堆的选择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现在,经济型酒店们比拼的是开店的速度和密度。门脸对着门脸那也没关系。

  以7天连锁酒店集团为例,在2007年之前,这家之前立足华南市场的经济型连锁酒店在北京仅有一家分店,不到一年的时间,截至2007年12月,7天在北京已有12家分店开业,另外还有8家分店正在筹建。

  同样在北京,如家酒店已经开业的分店达到26家,锦江之星营业店数10家,而两家公司正在筹建的新店也都超过10家。上海莫泰酒店利用168、268双品牌计划年内开店突破5家,汉庭则在即将开业的3家门店的基础上,计划年内突破10家。

  截至2007年9月,锦江之星已在全国拥有248家连锁店。而行业领头羊如家酒店连锁以3.4亿元人民币收购七斗星经济型连锁酒店100%股权后,拥有酒店数量超过330家。

  风险资本的游戏

  快速扩张源于快速赢取利润的诱惑。近年来,中国国内星级酒店客房出租率在60%左右,其毛利率在20%到30%,而三星级以下酒店亏损较严重。 >>

  经济型酒店的概念产生于1980年代的美国,其价格一般控制在100—200元左右,提供卫生、简约、实用的住宿设施以及早餐,因此在国外也常常被称为“B&B”酒店,也就是只提供床(bed)和早餐(breakfast)的酒店。

  中国饭店协会的数据显示,经济型酒店的客房出租率普遍都在80%以上,节假日更是高达90%以上,其毛利率可达到40%甚至超过50%。正是丰厚的利润吸引了风险资本的大举涌入。

  如家被视为是风险投资的杰作。2002年,携程与首旅集团共同投资建立如家快捷酒店,启动资金只有1000万元,仅有5家酒店,487间客房。2003年,如家引入包括IDG、美国梧桐创投等境外战略投资者后,开始了大举扩张。2006年10月,如家酒店依靠IPO从纳斯达克融资1.09亿美元。在短短5年时间里,连锁门店已覆盖80个城市,扩张速度早已超越了锦江之星。

  更多的风险资本正在加入这场疯狂游戏。2007年7月,汉庭酒店连锁获得鼎晖创投基金、成为基金、北极光创投、IDG-Accel成长基金和保银资本五家投资机构共8500万美元的融资;9月,美林集团、德意志银行和美国华平基金联手以股权与债务相结合的方式,向七天酒店投资9500万美元,这是七天酒店第二轮融资,上一次是在2006年年底,当时华平基金投入1000万美元拿下了七天酒店的20%股份。

  资本驱赶众多经济型酒店开始步入快速圈地的行列中。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市场排在前10名的经济型酒店品牌规模平均增长速度为74%,2006年增速已经达到140%,这个速度在短短一年内几乎翻了一番。

  资本的进入可能导致任何一个行业的疯狂,经济型酒店当然也不例外。一些受这种狂潮带动、但尚未获得风险投资的品牌,首先遭遇了资金链断裂的绝境,七斗星就是其中之一。

  2007年10月,如家以总计约为3.4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七斗星分布在国内18个城市的26家连锁酒店100%股权,为这家刚刚成立两年的经济型酒店划上了休止符。七斗星创立于2005年9月,定位是体验式商旅经济型酒店。成立之初,七斗星曾踌躇满志计划在2015年之前成为中国连锁酒店的领军人物,规模至少达到1000家以上。然而,七斗星为能够快速上市在门店扩张上不惜成本,平均单店的成本造价高于行业水平15%左右,这无疑为将来被并购的命运埋下伏笔。

  “七斗星的出发点就是为了上市,目的就已经决定了它的出局。” 经济型酒店网CEO胡升阳表示,被如家收购对七斗星来说是一种退出机制,也是一种解脱。

  即便是对并购方如家而言,七斗星也没有带来的应有的喜悦。3月4日,如家刚刚发布的2007年第4季度财报显示,2007年如家第4季度总营收3.276亿元人民币,净亏损1520万元人民币。这是如家在上市后首度曝出亏损。如家CEO孙坚表示,亏损的的原因除了因为人民币兑美元的汇兑损失,再就是收购七斗星带来的整合成本的影响。

  风险资本已经深刻改变了经济型酒店的游戏规则。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市场潜力以及经营者复制“如家模式”的盲目热情,都让这一新生的产业成为一出比拼速度、比拼资本实力的“金钱游戏”。

  抢楼:飞升的物业成本

  上海农业大厦是一家并不起眼的二星级宾馆,座落在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就在最近,这家小宾馆成为一起争夺战的漩涡中心,汉庭酒店和7天同时看中了这个“猎物”,原因很简单,上海农业大厦紧靠徐家汇商业区,临近轻轨明珠线,交通便捷。

  双方各不相让,都希望能将这家宾馆收入自己的怀中。7天更是将竞标额加码30万元,并动用了各种政府、社会关系。这一物业的最后归属仍悬而未决,但双方势必会继续将争夺进行到底。

  类似的争夺战早已成为经济型酒店业的家常便饭。对他们而言,日后利润的多寡与早期物业选择的好坏有直接关系。经济型酒店有一定的物业标准:面积需控制在在3000—6000平米,面积小于3000平米的成本太高,大于6000平米的风险太大;物业结构方面,必须满足过道两边建房的需求;对地段要求交通便利,越是好地段成本也就越高。

  如今,经济型酒店原本每天每平米不足1元的租金标准被抬高到2.0元/平米,又从2.0元/平米跳到2.4元/平米,而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开足够多的店面,获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不少经济型酒店只要能在保本的基础上稍有营收就会将物业收入囊中。

  因经济型酒店86%的物业都是租赁性质,租金上涨给其经营带来了一定的成本风险。据悉,2006年经济型酒店物业的租金上涨几乎是各地住宅房地产价格上涨的3—5倍,中国饭店协会的数据显示,到2007年经济型酒店的物业成本比2006年增加了40%。而导致物业急速上涨的原因除了房地产本身的上涨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许多以资本运作为目的的经济型酒店,急于通过扩张规模吸引投资,人为抬高了物业价格。

  一位七斗星连锁酒店的知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周刊》,激烈的竞争让连锁酒店物业成本迅速上升,而前两年以高于平均成本15%的价格拿下的物业,现在看却似乎捡了大便宜。

  物业的供应紧张同样推高了经济型酒店的物业成本,适合改造成经济型酒店的物业日益稀缺。汉庭每确定一项物业都需要三个以上高管批准,2007年加盟汉庭的副总裁张拓看过的物业超过上千个,但最终能够签约的不足10%。

  经济型酒店的物业成本一路飙升,2005年开业的莫泰上海延安路旗舰店,其租金价格要比与其地段相近、房价相差无几的安源路店翻两番还要多,而后者只比前者早开业不到一年时间。

  物业成本占经济型酒店整体投资成本的30%,可想而知,40%的物业成本增长率会给迅速扩张中的经济型酒店带来怎样巨大的资金压力。从2007年开始,大多数经济型酒店已经停止了在上海内环寻找物业的进程。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