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东芝愿赌服输 中国版高清何去何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0日 09:38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侯隽/北京报道

  2月19日,日本东芝(Toshiba Corp)公司首席执行官西田厚聪(Atsutoshi Nishida)在东京的记者招待会上以一个鞠躬作为开场白,宣布东芝将在3月前全面停止HD(High Defition,中文译为高分辨率)-DVD播放机和录像机的生产。

  西田厚聪表示:“这是一个令人悲伤的决定,不过,我们考虑到了继续从事这项业务对我们运营单位、下一代DVD市场和消费者所产生的影响。”

  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东芝在全球市场累计销售超过100万台的HD-DVD影碟机和录像机,外界估计此次东芝损失将达数百亿日元。另一方面,东芝此举也导致大批HD-DVD的消费者从先行者变成了“相关损失方”。

  而就在东芝宣布“缴械投降”几小时后,原本支持HD-DVD的影业巨头环球、梦工厂迅速表态转投胜利的一方——索尼集团的蓝光阵营,他们曾经的同壕战友派拉蒙则在2月20日悄悄放出一份声明:“我们正在考虑发布蓝光碟片,派拉蒙对行业仅剩一种高清格式感到非常高兴,这对消费者来说是最好的结果。”

  东芝为何“壮士断臂”

  东芝与索尼公司的DVD格式之战已经持续了六年时间,东芝一直在推进它的HD-DVD格式,认为这种格式价格低,消费者容易接受;索尼领导的阵营则支持它的蓝光技术,即BD(Blu-ray Disc),BD的好处是抛开了原有光碟的技术架构,在容量和带宽都有优势。

  纵观电子产业的发展历程,从录像带时代起,几乎每套新技术标准的出炉,都是在两家日本公司之间展开争夺,同时围绕着专利技术与市场占有率角逐,竞争的结果是让一群日本电器巨头获得了提前起跑的资格,耐人寻味的是失败一方的日本公司一般会选择以体面的方式退出,以维护公司的自尊。因而之前曾有分析师预言,即使东芝战败这次旷日持久的次世代DVD市场争夺战,依然会低调收场,但这次选择如此壮怀激烈的方式,实在令世人大跌眼镜。

  西田厚聪在接受《华尔街日报》专访时解释了为何会决定放弃HD-DVD制式的原因,“在华纳兄弟离开后,东芝的市场占有率便只剩下20%到30%,我不认为公司仍有还手之力。虽然做生意要承担风险,但如果发现决定是错误的,及早抽身也是很重要的。公司推广HD-DVD制式是为了赢得市场,但若取胜无望,就必须壮士断臂,特别是当消费者已经在呼吁统一制式的情况下。”

  回顾两大阵营的六年征战史,外界评论普遍认为这次HD-DVD的落败对东芝而言打击巨大,虽然这家巨无霸企业的触角延伸到了电子、半导体、家用电器和核电等多个领域,但消费电子市场一直是其软肋,尤其是东芝此前高调宣称HD-DVD是自己在消费电子市场的助推器。

  早在2002年2月19日,索尼、松下、日立、LG、先锋、飞利浦、三星、夏普、Thomson等9大厂商提出以蓝光BD作为新一代DVD光盘标准,随后的2002年8月19日,东芝与NEC公司联合提交HD-DVD(当时名为AOD,即Advanced Optical Disc,意为高级光盘)方案,也采用了蓝紫色激光的光盘结构,由此正式展开了蓝光的13家成员与东芝、NEC、三洋电机和Memory-Tech等HD-DVD的四家支持厂商的对抗战,期间涉及到该领域内所有日韩欧美知名商家,几番骑墙倒戈。以2005年为例,两大派系试图开始统一的合谈,但最终以谈判失败告终。随后,多家知名电子、软件、影业、出版公司分别加盟不同派系,其中三洋电子、20世纪福克斯、环球音乐、狮门电影公司、米高梅宣布支持BD派系,而英特尔与微软则支持HD-DVD。随后原HD-DVD的支持厂商NEC电子跳转加入BD联盟,派拉蒙、华纳兄弟则宣布同时支持HD-DVD与BD。在持续的对抗中,很多厂商多次在两派间摇摆。

  2006年,蓝光与HD-DVD展开了真正的市场战,HD-DVD碟机以率先上市和更低的价位,抢占了市场的先机。2007年,两大派系战略重点由产品发布战转向廉价产品的普及速度战。东芝推出低价版HD-DVD播放机HD-E1,零售价仅为499美元,。

  进入2008年,却突然出现如此戏剧性一幕。用东芝方面相关人士的话来解释,HD-DVD失败的原因是“从客观公平的角度看,直到去年12月和今年1月,我们都明显处于有利地位。我们对华纳的声明非常吃惊。”

  因为在1月4日,东芝的重要支持者——全美最大DVD经销商华纳兄弟突然宣布只发行蓝光DVD,此事件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此前数次倒戈的派拉蒙宣布改变立场,由单一支持HD-DVD改为同时支持蓝光DVD和HD-DVD;零售商的支持方面,沃尔玛和百思买宣布将停售HD-DVD产品。在这1个月期间,东芝试图力挽狂澜,赔本赚吆喝,大幅调低HD-DVD的零售价,降幅最高达50%,最便宜的一款价格低至99美元。但无奈大势已去,无力回天,终于上演了一幕“壮士断臂”。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