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北汽绯闻缠身:谁与共舞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9日 13:54 中国经营报
作者:余跃 周树远 如果北汽控股 (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掌门人徐和谊真的在不同场合暗示了北汽未来的合资方,那确实是一种糟糕透顶的做法。 “先是福汽(福建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后是昌河汽车,这些都是媒体的猜测,我实在无能为力。”在过去的两周时间内,北汽控股党委宣传部负责人陈光被国内众多媒体的询问搞得焦头烂额,他气喘吁吁在电话那头对记者说,“我只希望你们对这些传闻有个基本的判断。” 正是这些传闻,引发了业界对于“大北汽”的无限猜想。自《中国经营报》去年8月首次曝光中国主流车企正式启动“大汽车”战略以来,各方对此战略进展的关注度异乎寻常。上南合并修成正果,东哈之恋已成大局,此时,有关“大北汽”的传闻绝不偶然。 绯闻缠身 “无论是福汽,还是昌河汽车,作为独立的汽车产业集团,北汽不想也无法以兼并重组的传闻影响它们!”针对此前媒体的报道,陈光说,“在北汽正式发布消息之前,所有的猜测都是不可信的。” 北汽控股整合福汽的消息,最早在今年1月传出。此时正是东风洽购哈飞的紧要关口,一直期望对外扩张,以形成更大的产销规模、抢占更多市场的北汽,自然也受到业界的关注。面对记者的求证,福汽旗下东南汽车公关部梁薇表示,“目前东南汽车还没有得到这样的消息。”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北汽与福汽合资消息还没有得到证实的当口,“昌河汽车原总经理蔡速平接替北汽控股原副总经理、BBDC(北京奔驰)高级副总裁童志远职务”的消息,又引发了业界对于北汽控股收购昌河汽车的猜测。更有媒体声称,“北汽收购昌河方案已经基本确定。” 3月5日,昌河汽车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及控股股东明确表示均不知此事,也没有就此事与北汽或其他各方接触。“昌河汽车不是弱者。”昌河汽车董事会秘书朱立奇强调,昌河汽车目前并没有进行任何的合资谈判,也没有与任何汽车企业有过合资接触。“即使未来昌河汽车有相关的合资方,也一定不会是北汽。” “据我所知,北汽与福汽有合作的意向,双方的接触也不是一天两天。”日前,一位自称“与北汽、福汽关系很好”的知情人士肯定地告诉记者,“北汽与福汽一直在谈判,双方也有合作的内在需求”。 蓄势待发 到底是南下与福汽合资,抑或收购中航科工旗下的剩余汽车资产昌河汽车,北汽的未来合资者仍然是个谜。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国内汽车企业重组并购的大背景下,北汽有加快跻身“国家队”的愿望。 在这一轮的竞争中,北汽显然不甘心屈居人后。而事实上,2007年,北汽控股产销量为69.41万辆。虽然位列全国第五,但北汽1.3%的业绩涨幅远远落后于行业平均水平,16.4亿元的利润额也与上汽、一汽、东风有不小的差距。 对于北汽而言,2008年无疑将是其实现集团化目标的重要节点,但目前除北汽福田外,北京奔驰、北京现代去年销售都是不温不火。三年时间要实现销量翻番,北汽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 而一个更为紧迫的问题是,如果在“大汽车”战略转型大潮中停滞不前,北汽更将在“第二集团军”的较量中处于下风。“除国内三大汽(一汽、上汽、东风)外,北汽、广汽、长安、奇瑞都有兼并重组的相关动作。”知名汽车评论员钟师说,“对于北汽而言,需要先做大规模,再考虑利润率。” 实际上,在收购南汽之后,2008年上汽的产销目标即上调为200万辆,一汽、东风也顺利达到100万辆的目标。钟师分析,对于国内的汽车企业而言,最关心的两个问题不外乎“圈名”、“圈钱”。同时,顺应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也更利于在发改委赢得好印象。“北汽不大不小,现在也正好有机会。” 帷幕一角 如果说上南结合、东哈联姻是“政府牵头、市场化交易”,那么对于北汽而言,无论是当前的重组并购大势,抑或自身内部发展需求,都给了业界对于北汽“对外扩张”的充分理由,这也导致了北汽与福汽、昌河的合资迷雾。 “稳步的‘合’,是当下国内汽车行业的一种阶段性现象,但还没有形成主流,三五年后则很难说。”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陈光祖说,“‘大汽车’的方向是对的,国家产业政策也是鼓励支持,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则要看其市场需求。” 而这一切,则更源于“大汽车”战略呈现出的“齐头并进”的热潮。“事实上,上南合并,东风联姻哈飞,一汽、东风、上汽已经稳坐第一阵营。如此一来,第二阵营的话语权争夺又将行成下一轮的重组热潮。”钟师分析,“在此过程中,北汽与福汽等由来已久的合作接触又被重新激活。”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中国的“大汽车”计划“一期目标”——上南结合、东哈联姻、吉利转型、奇瑞做大,这些都在稳步推进中。“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之内肯定会有结果。”陈光意味深长的一句话,又给北汽的后续动作留有悬念。如此看来,2008年汽车企业兼并重组的大戏,才仅掀开帷幕一角。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