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排污新规倒逼部分原料药企陷生存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5日 02:4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叶勇

  面对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针对环保的严格规定和制药排污新规出台的压力,原料药企业在政策倒逼之下纷纷加大投入,出血本治污。高昂的设备投入和运行费用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部分小原料药企业回天乏术,行业里优胜劣汰已成定局。

  化学制药工业协会高级顾问俞观文对本报记者表示,对于那些环保先进企业,成本影响并不是特别大,比如浙江海正药业,应对新规会造成总成本提高5%,对于另外一些大型原料药企业,总成本提高在10%左右。业内人士认为,对于一直忽视治污的企业来讲,10%的成本提高将形成致命的打击。

  “为应对在环保方面将要面临的压力,总厂在2002年就投资1亿元兴建了污水处理厂,2003年动工,2004年运行,日处理污水3万吨,每年投入运行费用3000多万,今年还将增加1000多万投入设备添置和管网改造。” 东北制药总厂环保处一位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业内涌现出一批重视环保的企业。如石药集团环保支出高达3.5亿元,华北制药、 海正药业环保投入2亿元,东北制药、鲁抗医药新华制药一年的环保运行费用就高达3000万元以上。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两年来,因环保被停产处罚的企业也屡见不鲜。

  中信证券分析师罗春蕾说,其在调研中发现,按照即将推出的《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好多小企业根本无法按标准做下去,不少大企业也很吃力。按照法规中的最终标准,不少地方甚至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和世界银行规定的标准。她认为,按照新的规定,那些产品单一的普通企业,投入二三亿的产能投资中,其中用于环保达到一亿元之高,关键是固定资产投资很高。

  “原料药企业将面临治污中的资金运行费用和技术问题两大困难,小的、承受能力差的企业将会关门。”俞观文指出。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对本报记者表示,提出标准是迟早的事,只是越晚提问题越大,开始阶段,企业会有困难,一下子企业压力会非常大,但是企业应该从长远利益着想积极面对,只要企业下决心加大投入,技术不是最大的障碍,因为已经有企业率先做到了,技术是不同的,不论用何种方法,路线不同、工艺不同,但是最终结果是一样的,成本一定会提高。倒逼企业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提高工艺水平,压低成本。如果现在不治理,等到关停、搬迁时对企业更是毁灭性的打击。

  当然,新规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有新标准涵盖的品种太少,数据采集不充分、个别品种环保治理还缺乏有效的途径、先进技术表述不明确的问题;另一方面,据业内专家透露,环保指标越往上做越难,因为,环保指标的最终控制来自于生产各个环节,指标要求越高,深加工的难度越大,后面提高的环保指标成本是前面的3至5倍。

  于明德建议,在一些化工原料、中间体生产集中的地方建立大规模的设施,由多家企业共同出资,实现资源共享、快速达标。另外,筹集专项资金建立环保基金,对优秀企业给予补贴和奖励,对环保落后企业完善处罚机制。希望建立企业一级处理和和政府二级处理的治污机制。“国家应该对优质企业采用优惠政策,同时加强处罚。目前,国家正在研究制定排污税。”俞观文也建议。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