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笔记本产品走入低端化 产业格局或有变数(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4日 17:05 北京联合信息网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

  三、信贷风险提示

  回顾台式机的发展,我们发现价格战是国内IT市场的习惯性动作。2003年厂商集体提出的万元笔记本概念,到了2004年变成了众厂商在6999元上的低价角力,延续到2007年更拉低到了4999元、3999元,甚至2999元。低价迷你笔记本的出现无疑又更加速了这场价格战,加速产业向低端产品聚集。

  虽然厂商通过压低代工成本、不提供整版操作系统等方式实现笔记本价格的下降,但是毋庸置疑的一点是,厂商的利润空间的确在缩水。据权威调研机构统计,2004年国内笔记本销售量195.0万台,与2003年同比增长39.6%,但188.61亿元的销售额,仅比2003年同期增长16.7%,销售数字的急速膨胀并没有为国内笔记本市场的经营者带来利润的增长。为了抢市场,厂商放弃短期利益,有规模优势的厂商恶意拉低市场价格,其余厂商要么跟进者陷入利润流失的泥潭,而不跟进则惨遭市场淘汰,从而达到行业洗牌的效果。

  购买笔记本的消费群体都有一定的消费能力,极低的价格并不是消费者唯一考虑的因素,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很浓。因此,我们认为在笔记本行业进入低价竞争阶段后,规模小、不具备品牌效应的企业被淘汰,银行信贷应避免切入过深。而在产业链上具有优势的企业无疑在成本控制上占据上峰。

  [本文由北京联合信息网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提供,未经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