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投资落定:新加坡朗盛弃选中国内在逻辑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1日 16:03 经济观察报
刘伟勋 在跨国公司纷纷将制造中心转移到中国的潮流中,全球领先的特殊化学品集团德国朗盛公司(LANXESS)却做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选择。2月26日,这家三年前从拜耳集团拆分出来的专业公司宣布,为满足以中国为引擎的亚洲市场对丁基橡胶的旺盛需求,公司将在新加坡,而不是中国投资4亿欧元,新建一家合成橡胶的生产厂。 将于2011年落成投产的这家新工厂,是朗盛有史以来的最大一笔单项投资,其产品丁基橡胶主要用于轮胎制造。由于技术和产能有限,中国目前所需的丁基橡胶80%左右需要进口。本报获悉,朗盛最初曾有意将新工厂设在中国,以贴近客户并降低成本,但由于中国三大石油集团不愿为其提供原料,朗盛只能将目光转向新加坡、泰国和马来西亚。 朗盛丁基橡胶业务部全球负责人RonCommander博士表示,公司最终选定新加坡,除了缘于原料供应得到保障外,还因为看中新加坡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和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环境。 朗盛弃“中”选“新”的举动在某种程度上表明,尽管拥有庞大的市场、廉价的劳动力和良好的基础设施,但由于在国内企业的市场化意识、知识产权保护等软环境上存有不足,中国在吸引一些外资的高端项目尤其是技术、资金密集型项目时,仍然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花落新加坡 2月26日,新加坡裕廊岛的主要街道挂上了朗盛的旗帜,明亮整洁的狮城平静地迎来了朗盛新工厂的落户,新加坡也由此跃升为朗盛亚洲业务的运作枢纽。三年后,裕廊岛化工园区一块面积约19公顷、目前杂草丛生的土地上,将建成2000年以来全球新建的首个丁基橡胶生产厂。 “亚洲将成为我们未来成功的关键。通过在新加坡进行这次大规模的战略性投资,朗盛将满足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丁基橡胶市场高速增长的需求。”朗盛管理董事会主席贺德满 (AxelC.Heitmann)博士说。 丁基橡胶是由异丁烯和异戊二烯经聚合反应生成的一种合成橡胶,具有良好的气密性、耐老化性,广泛应用于生产轮胎、药用瓶塞等产品。随着全球轮胎生产中心从欧美转向亚洲,亚太市场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对丁基橡胶的需求增长强劲,最近几年已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中国是亚洲容量最大、增速最快的丁基橡胶市场,年均增幅6.3%,远高于全球市场3%左右的增速。朗盛新加坡新工厂建成后,将有相当比重的丁基橡胶产品出口到中国。 丁基橡胶的生产工艺十分复杂,目前只有美国、德国等少数国家掌握生产技术,埃克森美孚、朗盛等跨国公司主导着这一市场。在中国,目前只有中石化旗下的燕山石化公司一家企业拥有丁基橡胶生产线,年产能约3万吨。国内市场约80%的丁基橡胶依赖进口。 2007年,朗盛决定在亚洲新建一家丁基橡胶生产厂,并着手对包括中国一些城市在内的候选厂址进行可行性评估。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朗盛把新工厂设在中国将是最理想的选择,这样可以直接面对全球最大的市场,也可以降低成本并辐射亚洲其他国家。 朗盛大中华区总裁王永利向本报证实,公司曾经考虑过在中国设厂,而且国家发改委也已把丁基橡胶项目列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不过由于无法获得长期、稳定的原料供应,朗盛只能转而寻找其他厂址。 随后,朗盛将候选国家锁定为新加坡、泰国和马来西亚,经综合评估后,最终选定了新加坡。朗盛丁基橡胶业务部全球负责人RonCom-mander博士表示,选择新加坡的决定性因素,是原料供应获得了稳定的保障。目前,朗盛已与壳牌东方石油公司签订了长期协议,后者将从毗邻裕廊岛的武工岛,通过管道将原料输送给朗盛。 中国落选内情 对于为何没有选择在中国设厂,朗盛董事会成员WernerBreuers博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最主要的原因是无法获得原料供应。 据了解,朗盛曾和国内处于垄断地位的三大石化集团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进行接触,寻求在丁基橡胶项目上进行合作,但未能达成协议。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本报,三大集团尤其是炼化能力最强的中石化之所以在这一项目上不够积极,主要是为了保护旗下生产丁基橡胶的企业燕山石化,避免因引入朗盛而导致内部竞争。 1999年,燕山石化引进意大利PI公司技术,建成我国第一套,也是目前惟一一套3万吨/年丁基橡胶生产装置。2006年,燕山石化出资买断了PI公司丁基橡胶工艺的技术使用权和转让权,获得了卤化丁基橡胶 (由普通丁基橡胶进一步加工而成)的生产技术。目前,燕山石化正在着手将原有的普通丁基橡胶装置扩能到4.5万吨/年,并新建6万吨/年的卤化丁基橡胶生产装置。 “中石化不太希望与朗盛合作后对燕山石化形成冲击,因为朗盛的丁基橡胶技术和产能,都优于燕山石化。”上述业内人士说。 事实上,据一位知情人士介绍,中石化在引入意大利技术之前,曾与朗盛、埃克森美孚等企业接触,希望引入他们的丁基橡胶生产技术。不过由于对方提出了较为苛刻的技术转让条件,中石化未能如愿,最终选择了当时尚不完善的意大利技术。 上述知情人士称,中石化的上述经历,似乎也影响了该公司对于与朗盛等外资企业在丁基橡胶项目上合作的态度。不过这一说法没有获得中石化方面的证实。 而朗盛由于在新加坡获得了壳牌东方石油公司长期且稳定的原料供应,决定投入巨资新建丁基橡胶生产厂。 除了原料供应这一首要因素外,朗盛此次投资新加坡,也得益于新加坡在其他方面的各种优势。比如,新加坡的法律体系较为完善,能确保创新的生产工艺获得最大程度的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新加坡良好的培训水准和英语环境,也为工厂建设和运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朗盛的新加坡故事为中国提供了启示。尽管拥有巨大的市场和优良的基础设施,但中国在国际化专业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等软件方面,较发达国家仍有差距,而软环境往往是外资在投资高技术、高附加值项目时非常看重,甚至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