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通胀压力下青岛啤酒损失1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0日 10:45 经济观察网

    通胀下的青啤生存 07年涨价因素带来1亿损失

  庞丽静

  面对国际国内四面合围的生产要素价格全面上涨警报,企业在不太乐观的夹缝当中喘息。

  “一面是通胀的压力,企业成本全面攀升,不得不涨价;一面是市场竞争的压力,不敢轻易提价;一面是政府抑制涨价的政策导向,不许乱涨价。即使是最优秀的企业,也感觉吃不消。”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青啤公司)制造中心一位采购负责人感叹道。

  “面对巨大的成本压力,青啤首要的任务就是活下去,能够活下去就是胜利。”青啤公司董事长李桂荣在春节前一次媒体会议上表示。

  成本账

  在本报对青啤公司展开的调查中,制造中心三位不愿具名的采购和研发人员分别给本报算了一笔账:

  青岛啤酒的主品牌采用的原料大麦全部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法国三个国家。部分二线品牌的原料大麦来自国内新疆、甘肃、黑龙江等地。

  据了解,青啤2007采购年度(2006年10月采购供2007年使用),国外进口大麦最低价格是每吨170-200美元,国内大麦采购价为2000元左右;2008年采购年度(2007年10月采购供2008年使用)进口大麦(澳大利亚)每吨345美元,最高已达每吨516美元,国产大麦也涨至最高每吨3800元左右。

  啤酒花涨价幅度更大,上一个采购年每吨3万多元,现在则达到每吨10万元。

  青岛啤酒包装主要有瓶装、桶装和罐装。电价上调抬高了啤酒瓶的价格,预计青啤包装物成本将有2%-3%的上升。此外,还有物流费用因油价上涨而上升,对成本也有不小的影响。

  “在新劳动法颁布实施后,青啤公司人工成本大约上涨7%-8%(主要涉及原来派遣制员工的人工成本的变化)。作为国有企业,按照工资上涨幅度不低于物价涨幅的要求,预计青啤公司今年工资将有两位数的涨幅。”北京知行合一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负责人郭弘波1月24日对本报表示。

  “这样一算下来,企业成本压力非常大。”上述被调查人员表示。按照目前主要原料大麦和啤酒花成倍的涨价幅度,加上水、电、油、气、人工成本等涨价的威胁,企业感到难以消化。

  “据测算,2007年的涨价因素给青岛啤酒带来大约1个亿的利润损失。”郭弘波表示。

  “2008年企业最大的风险来自于物价的波动,如果2008年物价继续上涨,一方面将继续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可能会降低消费者的消费愿望和能力,连续多年保持较高的行业整体增长会受到抑制。”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金志国对本报不无担忧地表示。

  无奈的提价

  “国际粮价上涨给青啤带来原材料价格同步上涨是企业不可控的,企业能做到的就是练好内功。”青啤公司董事会秘书袁璐表示,在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形势下,公司通过强化集团化采购、调整产品结构、工艺技术改进等措施消化成本上涨的压力。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