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跨国气象公司抢食中国气象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9日 00:14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陈欢 

  1月27日,南方航空公司表示,由于华南、江淮地区普降中到大雪,对航班影响较严重,有大约100架航班被取消。

  此时,和南方航空一样着急的,还有新西兰气象服务公司,新西兰气象公司是第一家在中国开发商业气象信息的跨国气象公司,在南方航空公司安装了WINZ(航空信息管理系统)。他们将南方航空公司视为桥头堡。

  当大多数中国的气象台还停留在依靠国家拨款维持运作,民众习惯于免费获取气象信息的时候,跨国气象公司已经对中国虎视眈眈。

  在国外,气象经济已经是一门非常成熟的商业运作。

  在日本,仅气象信息服务有限公司(WNT)一家,一年的气象服务收入就有300亿日元,约合3亿美元。日本的“天气经济学”中的内容包罗万象,空调指数、冰淇淋指数、泳装指数和食品变质指数等一系列指数,都成了商家确定仓储和营销计划的重要依据。

  而据资料表明,美国目前约有400家民营气象服务公司,从业人员达4000多人,年销售额超过4亿美元。成立于1976年的“美国气象咨询公司”,则主要为法庭提供证词,法庭根据他们提供的天气记录,对一些伤害事故进行判断,看是否受天气因素的影响。

  但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气象信息服务市场已逐步开放,而对“气象经济”这块“大蛋糕”,本土气象台不知如何下手,而国际上有实力的气象公司已经觊觎已久。

  目前中国尚没有私人气象公司,但已有数家跨国气象公司在中国寻找机会。美国国际气象服务公司、日本天气新闻公司等先后在广东、上海开设分支机构,并取得资讯、咨询服务的营业许可证,从事远洋导航气象服务。

  在这些跨国气象公司中,步子走得最快的是新西兰气象服务公司。 新西兰是世界上第一个气象部门全部商业化的国家。他们把澳大利亚和中国作为两个市场开发目标觊觎数年。新西兰气象服务公司在南方航空公司安装了WINZ(航空信息管理系统)。

  而据记者获得的信息,英国气象局也一直在积极与中国气象部门寻求合作,双方同意把气象导航作为首选项目,确定由北京全球气象导航公司与英国气象局开展合作。

  美国阿姆斯风险管理决策公司高层访问中国气象局时表示:中国自然灾害(地震、台风、洪水、火灾)带来的风险很严重,但保险业对风险的认识不足、缺乏根据不同的风险确定承保率的经验、承保能力不足、再保险价格高,“中国市场巨大、业务快速增长,做好风险评估就有可能在市场中占有先机。”

  在众多的中国气象台还在沉睡的时候,上海气象台最先觉醒,和多个跨国气象公司合作开发气象商业市场。

  早在1983年,上海市气象台和海洋石油公司就合资成立了一家专门公司——海洋石油服务总公司,专为南黄海的石油开发提供服务。但是公司最后由于此次开发任务的结束而终止运行。

  不久前,为了对东海石油气田大开发提供气象保障服务工作,上海市气象台又一次与海洋石油公司合作,注册资金50万,成立了上海海洋石油气象服务有限公司。

  但相对于国外成熟的气象服务来说,上海气象台的商业尝试还显得非常简单,而且截至目前,中国并没有出现私人气象服务公司,仅有寥寥可数的几家合资的气象服务公司。

  业内人士分析,气象产业需要大金融环境的支撑,“到那时我们的气象信息产品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产业,并且渗透到相关各个行业,形成一种竞争态势。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