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手银行降首付门槛 万科变相托市?
张明
领跑者万科总是喜欢抢先出招,上一回是在沪穗深等沿海一线城市“带头降价”,这一回则转战西南重镇成都,与银行联手降低购房者的首付门槛。
按照万科成都公司新近推出的“青年置业计划”, 符合条件的首次置业者只需要交2成首付款,便可在其开发的魅力之城、朗润园等5个项目800余套房源中选购自己看中的单位,银行贷款申请手续由万科协助办理。
在这一轮调控收紧房贷发放审批后,有明文规定二次置业人士首付款不能低于房价3成,而大多数情况下,即使是首次置业实际上也不容易获得更高额度的银行贷款。
继万科之后,蓝光地产等成都本土房企陆续跟进推出类似计划,试图在浓厚的观望气氛中打开首次置业者的“心防”。
万科新招有玄机
“宏观调控显然还将继续下去,开发商不能只寄希望于投资性购房了。”1月22日晚,万科成都新项目发展部负责人韩冰出席一场小型楼市沙龙时说。在他看来,市场上首次置业者形成的刚性需求是不容易抑制的,只要有适当的条件,开发商就能收获实实在在的销售业绩。
当晚这场不足80人参加的沙龙上,万科的“青年置业计划”竟然一举成交8套新房,难怪韩冰兴奋而又自信。
此前记者在万科成都项目销售现场了解到,除了承诺为参加该计划的首次置业者确保只需交2成首付款外,万科还为他们提供贷款利率下浮15%的优惠,以及2万元的置业基金赠送,团购还将享受房价1%~3%的折扣。
据了解,万科早在2006年就开始研究适合青年人首次置业的产品。去年宏观调控政策实施后,各地楼市相继转冷,经与有关银行达成共识,万科成都公司从2007年12月30日起正式推出“青年置业计划”。
在成都万科魅力之城项目,首次置业人士购买单套90平方米以下户型,总售价不到40万元,符合首次置业条件的购房者只需要支付8万元左右的2成首付,便可由万科向银行“担保”申请8成30年贷款,月供2000多元。
“这一策略既顺应了政策导向,也避开了降价的说法,可谓恰到好处。”韩冰说。
值得注意的细节是,万科成都公司将此项“青年置业计划”的限期定在2月5日之前,而其他跟进的成都开发商更声称,到1月底优惠活动就将结束。
统计数据表明,去年12月整个成都市新盘成交量仅在8000套左右,与11月环比下降4成以上,不少开发商暗暗叫苦。以开发效率和周转速度见长的万科,去年全年在成都一地实现30亿元左右的销售回款,但年底前后项目销售压力明显大增。实施新计划后,成都万科宣称,最近一个周末的新房销量超过了2007年12月整个月的业绩。
一位不愿具名的开发商表示,当地业界普遍预期,今年第二季度起,楼市很可能逐步走出观望期,被强制压抑的需求或许将出现报复性增长,“到那时候日子好过了,就不用像现在这样绞尽脑汁促销了。”
识时务者为俊杰
万科不仅在成都出手大方,在上海和武汉等地也针对首次置业者推出了同样的优惠方案。在业界看来,万科“青年置业计划”之类促销安排,大有与银行联手“淡季托市”的意味。因为调控造成的市场压力,不光让开发商焦躁不安,银行房贷部门也不好过。
“针对二次置业的房贷新政策继续执行,今年房贷任务怎么完成?”建设银行四川分行房地产金融部一位负责人心急如焚。去年该分行占了成都房贷业务4成的份额。
据悉,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交通银行成都支行,都争相对首次置业贷款大开绿灯。工行成都支行甚至打算通过产权分割的方式,让已购房屋的家庭同样有机会参与首付2成的计划。
1月23日下午,在本报西南新闻中心组织的“调控背景下的房地产营销策略”活动上,成都不少市场人士不约而同地呼吁“识时务者为俊杰”。
“二次置业房贷收紧,抑制了前一段时间近乎疯狂的投资需求,但也造成很多首次置业人士的观望态势。”成都万腾置业营销总监左明权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如今市场低迷,开发商要学会妥协,尽快把手里房子或土地变成现金,才是最理智的行为。”
韩冰说得更直接:“市场不好,更要练好内功、建好管道,在有限市场当中抢饭吃。”
除力推“青年置业计划”外,近期万科成都的营销经理们也放下身段,走出售楼部频频亮相各种行业沙龙推广新盘。为推出成都首个项目筹备多时的广州恒大地产,日前更派出大队人马到四川省内三四线城市积极推广,为各地企业提供“团购”服务。新加坡吉宝置业把销售推广做到海外市场上去了,而刚刚成功赴美上市的河南鑫苑置业成都公司,更打出所谓“非主流置业计划”,口号之一是“开宝马的别来”。
韩冰认为,大多数开发商对未来楼市走势依然看好,目前的妥协可视为一种策略,只是跳出了一味在价格上“割肉”的模式而已。
最新发布的官方数据称,成都主城区住宅新盘成交均价每平方米5600元。韩冰相信,购房者指望楼价会大幅下跌并不现实。
“去年成都住宅用地公开出让的楼面平均价为每平方米3129元,至少要在此基础上每平方米加价3500元,开发商才能有利可图。”他说。(本报记者党鹏对本文亦有贡献)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