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一条裤子的供应链调查(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5日 15:35 《市民》杂志

  在荣誉和光环的背后,魏桥纺织同样是一家富有争议的企业,论坛上很早就有一个题为《中国血汗工厂排名》的帖子,流传甚广,该帖子第一次提到了魏桥纺织,指责魏桥纺织“一线工人三班三倒,没有休班,一周工作56小时,一月工作240小时,经常一天工作10小时以上,其实一周相当于工作70小时,月工作300小时,月工资800-1200元(不能请假,请一天假会扣100-200元),大部分没有三险,一年招工40000左右,流失20000左右。”该帖子内容真假难以核实,但魏桥纺织因为管理不善造成事故倒是事实。

  据多家媒体报道,2007年8月19日约20:10左右,魏桥纺织母公司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所属吕母线铸造分厂发生剧烈爆炸,造成14人死亡(一说16人),59人受伤。专家认为设计上的缺陷和现场的处置不当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次事故后,网络论坛上出现了一些专门针对魏桥纺织及其母公司魏桥创业集团的内幕帖子,而在百度“山东吧”17里有一个题为《魏桥创业十宗罪》的帖子,就反映了魏桥创业集团存在盲目投资、急功近利、以片面地扩大规模实现所谓“产值”的增长、工人劳动强度大、工资奖金制度不合理不合法、魏桥挣钱魏桥花、侵犯工人的法定权利、人身权利、利用工人的身份进行贷款、家族式企业管理、缺乏对工人生活方面的关心等十大问题。不过这些问题因没有接触到魏桥纺织方面的相关负责人,故而无法核实。

  为了进一步了解魏桥纺织的情况,2007年5月16日,记者还拜访了魏桥纺织的发祥地——魏桥镇,魏桥纺织在这里一共有三个生产区,一个热电厂。魏桥镇的大街上,魏桥纺织厂三个生产区就像一个庞大的怪物一样,其白色的贴着磁砖的厂房占据了这个镇四分之三的面积,砖墙和柏油马路一样黑乎乎的,许多临街的房子显得又旧又脏。

  镇上电动三轮车很多,2元一人次。记者乘坐了两次电动三轮车寻找进入魏桥的门,顺便和驾车人聊起来,他们家里的妇女都在魏桥纺织上班,一天三班倒,没有加班,但没有节假日,一个月正常上班能拿到1200元左右。记者问他们为什么不到魏桥上班,他们表示在外边跑车一个月也能够挣上1400元左右,关键是比较自由,不用太累,还可以照顾家里,如果去魏桥上班,自由都没有了。

  记者进入魏桥纺织老总部办公楼,门口的老人比较和蔼,但是记者以联系业务的名义上楼,楼上多个办公室没人,好不容易碰到一个人,他一听到是联系业务的,就叫记者到位于邹平县城的魏桥创业集团总部找业务科,谈好了到厂部来提货就行。

  在魏桥镇,以联系业务的名义,记者进入魏桥棉花有限公司,门卫对记者说,收购棉花一般是9月份之后3月份之前,都只在厂里收购,不派人进入田间地头收购棉花。棉花价格就按当时的市场价。曾经在魏桥纺织工作的一个工作人员称,魏桥纺织收购棉花的价格很低,一般的企业很难与魏桥做棉花生意,而接受记者采访的山东鲁棉集团副总经理张共伟称,魏桥纺织用来织布的棉花并不是最好的棉花,其价格也肯定不是好棉花的价格,即便供应了好棉花,也是二等棉花的价格。

  记者还听到一个故事,说是几年前,魏桥纺织曾经试图伙同国际上的几家纺织厂一起制造棉花价格联盟,后来这个联盟瓦解,魏桥纺织还因此亏了不少。不过,这个故事因为没有魏桥纺织官方的回应,是真是假难以分辨。

  记者在魏桥镇的魏桥纺织厂门口的一个小店里购买了一件售价25元的蓝色衬衫,店员没有开具发票,后来郑州从事服装批发销售的服装店老板看了说记者上当受骗了,记者的服装不值25元钱。

  5月16日记者离开魏桥镇后,直接上了位于邹平的魏桥创业集团总部,以谈业务的名义上了该公司的业务部,找到了业务员,问起布的情况。无奈魏桥纺织的布太多,双方交流比较困难,业务员只有让记者再上相关的网站,再次寻找记者要找的布。记者在互连网上查询资料的时候发现了魏桥纺织的牛仔布报价,元瑞布行老板给记者提供的报价为13元一码的牛仔布,魏桥纺织的报价是每米10.6元到11.7元之间。

  魏桥的同行企业、山东省利津县三阳纺织公司办公室秘书科科长蔡吉朝接受了记者的访问,他说,棉纺织行业的成本一般是七分纱、八分布——出纱线产品的时候,原棉、原料占到70%的成本人工费、管理费、水电费和利润大约占30%;而到了织布环节,纱线的成本占总成本的80%,人工、管理费、水电费和利润只占20%。

  依此类推,在沃尔玛商店内以76.30元售出的一条牛仔裤,其出厂价大概在40元左右,在布行中转期间产生的费用大约在5元左右,而织布厂的人工、利润和水电费占了4元,纺纱厂的人工、水电和利润占去大约5元,剩下的还有11元,就是棉花的费用。而该条牛仔裤的重量大约在600克左右,扣除掉辅料的重量和酵磨、裁剪的损失,一条售价76.30元的牛仔裤大概需要棉花700克左右。

  既然一条售价在76.30元的牛仔裤在棉花上还剩下11元,而这条裤子重约600克,需要大约700克的棉花,算下来一斤皮棉的价格是8元钱,远远超过了当前的棉花价格,更超过了2006年的棉花价格。那么我们就拿2006年国际市场上的棉花价格一吨12000元来计算,沃尔玛这条裤子所用的棉花700克,大约需要花费8.40元,用一吨14000元的2006年国内最高棉花价格来计算,大约需要10元的棉花。

  中国种植的棉花一般是一斤籽棉出3两到4两皮棉,这样,一斤皮棉的产出,需要3.5斤左右的籽棉,我们按照每吨皮棉13000元的2006年国内平均棉价来计算,每吨皮棉就需要3.5吨籽棉。2006年的棉花收购价大约是每斤2.80元,加上棉花脱籽后棉籽的价格,符合市场一般运行的规则。那么农民能够获得多少利益呢?

  一亩棉花的成本

  种一亩棉花一年能有多少收益?一个农民如果希望每个月有1000元的收入,需要种多少棉花?一个四口之家的农村家庭,究竟要种多少才能维持自己的生存?记者从2007年4月28日起到5月17日,在江苏常熟、山东莘县和山东利津做了有关棉农和小的棉花流通企业的调查。

  这三个地区中,江苏常熟、山东莘县在1949年建国初期都曾经是棉花种植的重点地区之一,可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地区近十年来已经逐渐不种棉花了。江苏常熟是有名的中国服装之都,这里近十年来建立了许多的服装加工厂,许多本地的年轻人放下了锄头到工厂里去上班,导致了农业人口中青年人的萎缩。而随着外来工人的到来,常熟地区对粮食、蔬菜的需要量大增,而种粮食的收入和种蔬菜的收入都比种棉花要强,许多本地农民逐渐转向了粮食和蔬菜种植。

  山东莘县是平原中的落后地区,原来供销合作社主导棉花收购的时候棉花种植达到顶峰,而当国家取消了棉花的战略储备资格后,供销社不再代表国家收购棉花,棉花种植完全由市场进行调节,棉花市场的不稳定性就造成了棉农种植棉花的减少。许多村庄的年轻人和妇女都逐渐外出打工,赚取自己生活的费用,家里就只有男人或者孩子留守。

  只有退海之地山东利津县一带还在生产棉花,并不是因为棉花的经济价值多高,是该地多数是盐碱地,无法种植庄稼,只有种植棉花,并形成了东营地区棉花种植的兴盛。

  利津县境西南部在周秦时代是古陆地,属齐国。汉代属千乘郡漯沃县、蓼城县地。东汉以后,黄河来利津域地入海,随着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和发展,利津域地不断向渤海湾延伸扩大,隋代建永利镇(在今利津城河东岸),属浦台县。因此,今天的利津一直处于盐碱滩中。

  利津县土地资源广阔,可利用土地190多万亩,耕地面积80多万亩,天然草场和人工草场40多万亩,近百万亩土地有待于开发利用。黄河水是利津县主要水源,历年平均入境流量423.1亿立方米。根据利津县政府网公布的信息,利津县棉花播种面积30704公顷,总产量34545吨,单产皮棉1149公斤/公顷;2005年县种子公司引进了夏播早熟棉546系3号、4号两个品种,在试验地上试种成功。准备2008年在全县推广。

  根据中国统计出版社《1949-2000中国棉花统计资料汇编》显示,利津县1949年到2000年棉花种植面积累计647.48万亩,占耕地的17.71%,棉花平均亩产55.2斤,产量累计357.41万担,收购245.06万担,商品率平均为68.57%人均交售棉花20.53斤。利津县棉花生产在1979年陷入低谷,而在1989年创造了历史新高,收购也同样如此。而在其他年份里,棉花生产相对来说较为平稳。

  记者在利津县一共走访了5个乡镇的5户以上的棉农,走访了一个农资供应站,还走访了一个技术员,走访了4个棉花收购站。5个乡镇。记者在这里听到、看到的全部是棉花,除了当地人种植棉花以外,还有来自江苏、河南、山东其他地方的人到利津来包地种棉花。

  在利津县陈庄镇的一条公路上,记者碰到一个收购棉花的老板,他叫崔吉军,本地人,前几年花了20万元购买了棉花市场的一家门面,专门从事收购棉花的生意。在记者采访的时候,许多别的棉花收购站都关门闭户的情况下,只有他的收购站还在敞开收购,他每天的收购量是2万斤。所收购的棉花在他的仓库里堆得像小山一样高,而他把不同品质的棉花分门别类地放在不同的地方,再盖上薄膜防雨。

  记者在他的棉花堆里选出了一些样本,他参照国家的棉花分级标准,自己定了一个级别,分别是二级、三级、五级、六级、七级和等外棉,并告诉了记者这些棉花的价格。分别如下:

  崔吉军2007年5月棉花交易价格

  级别       收购价(元/斤)   卖出价(元/斤)

  二级棉(最好)    2.95       3.05

  三级棉          2.72.8     2.85~2.90

  五级棉(多)      2.10~2.2   2.30~2.40

  六级棉(多)      2          2.10

  七级棉          1.4        1.50

  等外级(霜后棉)  1.3        1.35

  其中,五级棉和六级棉是所收购的棉花当中数量最多,许多江苏来的老板喜欢要七级棉和等外棉。崔吉军老板的收入在于每斤赚取0.1元左右的差价,再去除3分钱的打包整理费用,再去除场地的租用费用,扣除给国家缴纳的税收,能够留在手上的利润每斤有3分钱左右。

  棉花的价格主要是随行就市,每天一个价格。价钱好的时候,可以多赚一些钱,价钱不好的时候要赔钱,所以一年能够最终留下几万元钱,已经算是不错了,有时候这些钱还要亏出去,但为了市场还是需要做下去。

  在利津县盐窝镇的一个农资商店。一位小伙子告诉记者,该店距离盐窝镇和陈庄镇之间,顾客主要来自这两个镇和附近的北岭乡,而利津人均有2亩地左右,但土地非常不平衡,有的镇人均有10亩地,有的镇人均仅有半亩地,而小农资店所在的附近,陈庄镇就人均有5亩地左右,而盐窝镇人均仅2亩多地。当地种棉花的农业人口占大多数,棉花是当地的主要产业。

  化肥农药主要的销售季节就是种棉花的季节,如果没有抓住这个季节,那一年的生意就没法做了,好在他已经赚了20多万元钱,把一年的钱都挣回来了。以后就是漫长的消耗期,消耗期内,基本上不赚钱,很多时候是赔钱。

  种一亩棉花需要多少钱?小伙子对记者说,种一亩地的成本大约是400元,如果再算上包地费用,每亩地的种棉花成本会上升到500到600元。种一亩棉花需要花费的成本如下:

  项目   单位  单价(元)  详解备注

  种地    亩    40       包含耕、耙、种20亩以上起种

  放苗    亩    710      将棉苗从地膜中放出来

  培苗    亩    20       用泥土撒在放出地膜的棉苗根部四周,固定棉苗

  修苗    亩    20       整枝,去除一些不健康不需要的枝叶

  打农药  亩    1020     人工费50亩以上

  化肥    亩    120      控施肥

  农药    亩    50

  种子    亩    10

  地膜    亩    20

  合计    亩    300320     若全部雇人,每亩地最多花费400元

  这样算下来,每亩地种棉花的毛收入,大约在1200元到1500元左右,扣除支出,一般每亩能够挣500元左右,最多可以挣到800元左右。因此,本地人种地20亩以上,每年可以有1万元以上的净收益,就可以维持比较一般的生活。

  小伙子介绍包地一般都要包50亩以上才能够有所收益,否则不值得。在包地种植棉花的外地人中,江苏人占了一半,河南人占了20%到30%,再下来是山东菏泽、聊城、临沂等地的人。一般外来包地人包地的原则是先缴三分之一的包地费,三分之一的种子、肥料、地膜、农药费,待秋收卖棉花以后再一次还清,而雇人种植则全部当场付费。

  外来的包地人一般没有太大的经济实力,都是到当地银行或者信用社贷款,一次贷款就是几十万,秋收卖棉花以后再行归还。但棉花很娇贵,怕风怕雨怕雹,包地种棉花形同赌博,风调雨顺还好,包地人就能够大赚一笔,相反,如果在棉花的开花期间碰到风雨雹,所有的投入全都泡汤了,包地人就会大亏。

  小伙子告诉记者,一旦遇到了天灾,包地者一般的选择就是逃跑。有的人把棉花转包给第二个人采摘,自己拿了转包费全家逃之夭夭,外出逃跑的包地者占到所有包地者的十分之一。同样也有一些不幸者,他们看到天灾来了全部生意砸锅了,但自己无法逃跑,巨额债务又压得喘不过气来,一下子喝了农药,一家四口魂归天国。据称,因为包地种棉花失策而全家喝农药自杀的有两家,具体在何处,也没能进一步核实。

  当地人有责任田,还可以从村委会以100元的价钱承包土地来种植粮食或者棉花,经济压力比较小,遇到自然灾害承受力也相对比较强,因而较少出现意外。本地人除了自己种植棉花和粮食外,男人主要的工作就是在当地跑车和搞建筑,女孩则外出打工,打工的地域一般是山东省内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或者珠三角、长三角和北京环渤海地区。

  56岁的利津棉农李春芝一家五口人,有老伴、儿子、儿媳,还有一个三岁的孙子,他们一共种20亩棉花,一年的投入大约在6000元左右,年底如果风调雨顺,可以挣到4万元——扣除成本6000元,就相当于一家四口付出了劳动,每个人每个月有708元的工资。但是过去的两年遭遇了大风和冰雹,棉花大减产,他就一年少收一万元——相当于每人每个月挣500元。

  种棉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选种的时候就开始了这一过程。怎样选种呢?李春芝的原则是选一部分新品种试种植,用大部分的地种植稳定的高产的品种,因此他的二十亩地里,2007年一共种了4种棉花。分别是:

  种子型号  单价(元)  数量   单位

  鲁棉28     30       10     公斤

  鲁棉17     28       5      公斤

  中棉45     25       2      公斤

  太空三号   40       1.5    公斤

  关于种植管理的程序和成本,李春芝提供的信息显示,在种地前先要浇地,费用是30元/亩;然后是耕地、耙地、下种等工序,费用为每亩30元;具体的播种方式就是撒种,然后用地膜覆盖;种子种下去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在棉花种发芽长出苗以后破膜放苗,这是一个非常繁杂的工作,需要请人来做,价钱是每天每人30元;放苗以后是培苗,按亩计算,每亩20元,一人一天可以培苗5亩多地,有的挣钱多的要挣到110元以上;培苗以后的工作就是打药和中耕,打药基本上是自己打,基本上三天要打一次药,中耕要进行两遍,一遍一亩要6到7元,两遍一共需要14元/亩。

  李春芝说,种棉花最怕大风和冰雹,哪年也得遭受一次到两次的大风,防都防不了。冰雹还问题不大,都有防雹的,听天气预报,有冰雹就放炮。我们这里2004年以前基本上没有大风。2005年和2006年都刮大风,2005年那次大风正好棉花在授花期,那一次的风把棉花全刮完了。

  收获棉花时,如果请人摘棉花,大约每斤需要花费0.3元到0.4元,一般数量少的都自己摘,利津县种棉花的虽多,但是不同地区的土地面积不一样,处理方式也都不一样。地多人少的地方请人帮助摘棉花,而大部分地区是各家各户自己摘棉花。

  棉花收获了就是出售,过去卖给供销社,价格由供销社来定,现在主要是收购棉花的小贩在收购,不像过去那样分等级,而是跟着季节走,价格最开始的时候是2.6~2.7元,后来涨到2.8元或者2.9元。农民可以还价3块,小贩可以只给2块8或者2块9,谈成就收购。棉花价格跟着行市走,一年一个样,2006年的时候,开始才2块7毛多。后来价格最好的时候能达到3块。

  李春芝介绍,2006年他全年种20亩棉花的投入是6000元,收入是29000元,2005年卖了27000元到28000元,没有特殊的自然灾害就是这么个数。“咱这块的地旱了能浇,涝了能排出去,就怕冰雹和大风,如果没有冰雹和大风,这20亩地就是27000元或者28000元,最好的时候可以卖30000块钱。”

  据中国棉花学会会员山东利津科技致富协会会长王希里介绍,李春芝的情况一般算是比较好的情况,一般来说,农民种一亩棉花,正常的净收入是500元左右,一个四口之家,若按两个成人每月挣1000元的标准,两个成人需要种30亩地才能维持。而这些费用只是维持一个家庭最基本开支的费用。但中国人均耕地只有11.3亩,在目前的价格体系下,要达到这个目标,似乎不太可能。

小调查

1.沃尔玛被指为黑工厂的好伙伴,12个供货商穷得没电话,你认为沃尔玛是否欺骗消费者?


不好说

2.沃尔玛进入中国因商品质量问题已被曝光至少43次,你是否还信任沃尔玛商品的质量?
信任
不信任
不好说

3.你认为沃尔玛进入中国给中国带来什么?
促进中国零售业发展
强大话语权损伤供货商、生产商和小农户利益
不好说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