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跨国公司环境违法停产 企业环保风险凸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5日 12:33 北京联合信息网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

  近来,屡屡有一些拥有较好环保口碑,甚至是“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发生环境违法行为,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出现环保违规。2008年1月9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对130家曾经上过环保黑名单的跨国企业进行督察后,发现大部分企业已经整改,但欧诺法装饰材料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中远川崎重工钢结构有限公司及今麦郎食品成都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仍然对中国的环境法律置若罔闻,数次被发现有环境违法行为。从1月10日上午开始,今麦郎成都有限公司六条生产线已强行全部停产。

  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2007年12月联合出台的《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要求,全面推行绿色信贷,将企业环境信息行为纳入银行征信系统分别实施不同的信贷政策,强化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经济制约和监督。

  银联信分析:

  随着近期国家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不断加大,很多知名公司暴露出环境违法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利益驱动是跨国公司环境违法的内在动力,在利益的驱动下,牺牲环境成为倾向;另一方面,国内环境违法成本低,经济制裁弱以及部分地方政府存在GDP误区。我国环境执法不断深入的同时,环境违法等风险对银行信贷不容小觑。

  一、跨国公司环境违法原因

  1、内因:利益驱动

  跨国公司对其投资国环境的污染并非偶然,利益驱动是内在动力。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严格限制企业在国内从事易造成污染的产品生产,从而促使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污染产业向国外转移。因此,在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中,高污染行业所占比重非常高。跨国公司这样做不仅仅出于单纯的环境因素的考虑,也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密切相关。资源的紧缺将是未来全球性的难题,一些发达国家把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劳动密集型的夕阳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其所投资国的廉价劳动力,也可以廉价获得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而廉价资源开发使用的过程,同时也是环境破坏的过程。

  2、外因:违法成本小

  在严格的法律监督下,违法成本往往要远远大于违法所得。单就排污,如果一家企业上了环保部门的黑名单,它所要付出的也许是超出违法排污所得多少倍的罚款,周边居民对其不间断的高标的诉讼,甚至,还会有很多环保组织会出来呼吁大家不要购买他们的“黑色产品”。正是高得惊人的违法代价,让企业不得不规规矩矩、奉公守法。反观国内,企业违法排污处罚往往只是不疼不痒的罚款和警告,而受影响的百姓通过法律途径索赔却没有顺畅的制度通道,拒绝“黑色产品”的理念也还没有深入人心。

  目前许多地方政府对这一问题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GDP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对环境状况的关注,环保执行双重标准,这使环境执法工作寸步难行,原本就力度不足的处罚措施也难以落到跨国公司身上。

  二、我国环保力度加大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