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国开行止步花旗是福是祸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1日 14:29 《财经》杂志

  《财经》记者 张宇哲 特约记者 李春晓

  放弃注资花旗是福是祸,现在尚无答案,问题在于国内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和机制设计是否可靠

  1月中旬,国家开发银行(下称开行)入股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下称花旗)以及入股被否的消息接踵而至。

  “开行征求过我们的意见,但由于开行的董事会尚未成立,我们表示尊重银行自己的商业判断,但提示其应注意风险。”中国投资公司(下称中投)一位高层人士表示。

  2007年底,中投全资子公司中央汇金公司向开行注资200亿美元,与财政部一道成为开行的并列大股东。

  据《财经》记者了解,开行也分别向财政部、央行、银监会、发改委等部门就入股花旗案进行了汇报,最终在最高决策层面遭到否决。事实上,因为开行的转型尚未正式开始,开行仍为政策性银行之身,并不具备投资功能,所有对外投资都要经国务院特批。

  据知情人士透露,虽然中国最近加大了海外投资的力度,但是应该如何使用这些资金,在不同层面仍存在分歧。此前开行投资英国巴克莱银行形成的浮亏,以及花旗风雨飘摇的业绩,是此次入股最终难以在高层达成共识的主要原因。

  在未能获得开行注资后的1月15日,花旗公布去年四季度财报,亏损几乎是原来估计的两倍,达到98亿美元。花旗最终引入了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等机构注资125亿美元,但仍难制止股价的急剧下挫,更引发了全球股市的连日暴跌。

  花旗:危机远未结束

  花旗此轮寻求外部注资,一度被市场视作“抄底”的时机,但很快即被证明——言“底”尚早。

  1月12日,《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开行与花旗签署协议,开行拟出资20亿美元购买花旗优先可转换证券,转换成股份后,将持有超过1%的花旗股份。不过,这一消息旋即被“中国政府否决入股协议”的报道所取代。

  接下来的1月15日晚,花旗宣布了令人失望的四季度财报。花旗宣布,该公司出现了自1998年以来的最大季度亏损——该集团四季度净亏损98.3亿美元(每股净亏损1.99美元);而上年同期,花旗实现净利润51.3亿美元(每股收益1.03美元)。其次贷相关业务亏损近181亿美元,消费信贷业务损失也高达41亿美元。

  在季报中,花旗核销了174亿美元的与次级按揭贷款相关的损失,其资产减计远超过此前预计的110亿美元。这也是到目前为止美欧金融机构在次贷危机方面遭受的最大损失。此前最大的一笔冲减来自瑞银,后者迄今已累计冲减140亿美元。

  这一消息1月15日在股市引发恐慌。花旗股价当日下挫7.2%,尾盘收于26.94美元。在花旗领跌下,纽约三大股指当日大幅跳水,创2008年股指收盘新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急挫277.04点,收于12501.11点。纳斯达克及标准普尔500指数跌幅均在2%以上,并迅速波及全球及亚太股市。

  为了填补资金缺口,花旗同时宣布了一揽子财务重振计划,其中包括通过发行优先可转换证券的方式融得125亿美元资金,并削减公司季度派息至每股0.32美元(派发股息减少40%),以及卖出非核心资产以充实资本。

  虽然开行缺席,花旗还是获得125亿美元注资,注资的主角主要来自于近年资本市场的新贵——主权财富基金,其中最大的一笔投资来自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为68.8亿美元。其他六家投资人包括科威特投资局(Kuwait Investment Authority);新泽西投资局(The New Jersey Division of Investment);Capital Research Global Investors;Capital World Investors;花旗的长期股东沙特阿拉伯王子塔拉勒(Alwaleed bin Talal)以及花旗集团前主席兼CEO桑迪威尔及其家族基金。

  花旗同时号召全体股东与其同甘共苦,本季度少发了40%的红利,作为资本储备以备不时之需。

  在国际金融公司(IFC)风险控制经理荣恩琳看来,这一“广积粮”的举动,足见花旗管理层在做最坏的打算。

  UBS Investment Group分析师Glenn Schorr向《财经》记者表示,就花旗目前的状况而言,管理层采取的措施都还算到位,但效果和速度仍十分有限。在消费者信贷市场和国内外资本市场大环境持续恶化的现实条件下,花旗所承受的信用风险仍不容乐观。

  “花旗集团还远远没有走出困境。”荣恩琳表示,花旗目前手里被套牢着将近480亿美元的次级信贷头寸,其中80亿美元是直接的次级房屋抵押债券,400亿美元是以次级债作为抵押的债权担保凭证(CDO)。

  此外,花旗尚有430亿美元的结构性投资载体(SIV)产品和杠杆贷款(leverage loans), 并有不下200亿美元的资金套在商业用房屋债券上。近日,标准普尔评级公司已经修改了有关次贷产品的模型假设值,这将直接导致一大批CDO面临降级或违约。花旗应该“还大有险滩要过”。

  开行:国际化战略背后

  在入股花旗一案上,开行本来颇为积极。一方面,刚刚接受中央汇金公司注资200亿美元的开行,正在积极筹措如何把这笔巨额外汇花出去,否则面临美元不断贬值的压力;另一方面,入股花旗亦被开行看作是其实现国际化战略的步伐之一。

  1月14日,开行宣布,与以色列英菲尼迪(Infinity)投资公司设立3.5亿美元华亿创业投资基金,其中开行投资3000万美元,股权约占8.57%;该基金存续期十年,定位于相对先进的技术开发型企业。

  这是开行参与设立的第六只国际产业基金。此前,开行已先后参与设立了五只国际背景的基金,分别为中瑞合作基金、中国-比利时直接股权投资基金、中国-东盟投资基金、中意曼达林基金和中非基金。“开行正在为未来成为国际化的银行做准备。”开行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

  2007年7月,开行斥资15亿英镑入股巴克莱银行,在巴克莱17人的董事会中占有一席,并可在未来将持股比例从目前的3.1%提高至不超过10%。然而,此后巴克莱银行表现并不尽如人意,目前账面浮亏已超过三分之一。

  对于投资花旗,市场意见并不统一。一种观点认为,现在开行对海外投资应有所反思,若开行此次入股花旗银行,将重蹈入股巴克莱银行的覆辙,既不具有战略意义也不具有财务意义。

  “条件太苛刻了,持有花旗银行1%的股权,一个董事席位都没有,没有任何发言权,纯属救灾,最后可能不得不低价赎回。”开行一位内部人士评论。

  但亦有观点认为,海外投资要注重长期,而不是仅仅着眼短期目标。“次贷危机对华尔街金融机构造成的损失仍未结束,但眼下才是中资机构趁美国资产价格缩水抄底的机会,亦可分散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风险。”《财经》特约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长期看,这些老牌子投资银行的股价还是呈上涨趋势。”

  事实上,国内银行的“走出去”战略是否明智,还需要多打一个问号。中国的商业银行目前发展海外业务要承担较高的国内发展的机会成本。在国内,商业银行已经不得不面对包括外资银行本地化的挑战与竞争。

  “激烈竞争刚刚开始,将主要精力放在应对别人走进来还是我们走出去?这存在战略重点的选择问题。如果开行兼具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使命,或者说是区域发展和产业政策的具体使命,那么开行是作为政策性银行走出去,还是作为商业银行走出去?代表的是政府行为,还是典型的商业行为?”一位长期从事银行研究的专家质疑。《财经》记者获悉,开行的商业化方案将于近期公布。-

  本刊记者李箐对此文亦有贡献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