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半数纺织企业生存困难 两成工人面临失业威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9日 06:30 华夏时报

  中纺协紧急援助中小企业过冬

  本报记者 徐芸茜 实习记者 孙 雨 北京报道

  1月16日,大风,降温。与北京的天气一样,纺织企业也步入了严冬。

  看不到满载服装的货车进出,听不到“隆隆”的机器声,北京市大兴区浙温经济开发区内几十家纺织厂,一半企业已经提前停工,正在低价清仓甩卖零散余货,工厂内一片萧条。

  1月17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简称中纺协)在京召开理事扩大会议。对于纺织业面临的严峻形势,中纺协会长杜钰洲在会上有些忧心忡忡。

  来自中纺协的数据表明,2007年,占整个纺织企业数量69%、行业人数65%的中小企业,利润总额却只占整个行业的10.8%,平均利润率仅仅为0.73%,比2006年同期1.18%的微利下降了0.45个百分点。

  纺织资源网主编、行业分析师李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更是直言:“2008年,微利企业将无法生存,近两成的纺织工人可能面临着失业的危险。”

  对于这一形势,中纺协会长杜钰洲会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协会正在与科技部协商,打算在政策和资金上扶持中小企业,以帮助中小纺企度过这个“严冬”。

  半数企业亏损

  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里,我国纺织企业可谓是面临着内忧外患。

  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调整,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诸多不利因素,使得纺织企业的生存举步维艰。

  北京浙温开发区内,一纺织厂销售经理望着仓库里积压的服装对记者说:“成本越来越高,今年公司的利润可能比去年还要惨,真是一年不如一年啊。”

  据本报记者调查,这个开发区内的几十家服装企业,除了几家以出口为主的企业还在开工外,大约有2/3的以国内销售为主的企业都已提前停工。

  纺织资源网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纺织品出口额1765亿美元,同比增长近20%。但是加速升值的人民币使这一增幅大打折扣。据测算,人民币汇率每升值1%,纺织行业利润就减少70亿元。而其中纺织品出口单价仅做了轻微上调,目前,纺织品企业平均出口利润只在3%-5%之间。

  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镇美佳美毛织厂厂主李国柱告诉记者,加工一件毛衣,5年前按照外商给出的25元的价格毛利为7元。但是现在各类成本均已上涨,综合成本已经达到了20元,但是外商仍然压低在25元左右。除去增值税,最后只能得到2元钱的利润。

  “纺织行业进入了一个不断上升的高成本时期,这给依靠低附加值跑量生存的中小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第一纺织网首席分析师樊敏分析认为。据他介绍,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可以通过不断推出高附加值产品来转嫁高成本,而那些中小型企业则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成本优势丧失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纺织行业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

  从今年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将对低利润和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业提出新的挑战。

  “这标志着劳动力成本的进一步上升。” 浙江优胜制衣厂老板楼明良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他已经做出了缩小国内制衣厂产量的决定,正计划着动身前往越南和朝鲜进行办厂考察,“越南的工人工资是60美元/月,而朝鲜的工人公资更是只有30美元/月”。

  据了解,我国中小型纺织企业对《劳动合同法》的执行表示担忧。新法中关于“用工、赔偿和休假”的严厉条款,势必会造成大量的中小型企业成本大幅增加。

  由于国内消费市场持续繁荣,许多出口型纺企已将目光逐步转向国内市场。

  2008年对于整个纺织品企业来说生存是非常严峻的,可以说是纺企的转型之年。

  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一些企业已经开始选择强强联合,以降低成本,共担风险。比如从国内人造棉纱市场看,30支主流产品价格上升到了21600元/吨,且下游需求很大,价格还有继续上涨的迹象。有些制衣厂家与上游的原料厂商联合,以减少中间环节的消耗,实现上下游纵深发展。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