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地产民企走出去:东渡国际美国捂地三年仍徘徊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8日 03:50 第一财经日报

  

    4300英亩,相中了3年,东渡国际现在却踯躅了4300英亩,相中了3年,东渡国际现在却踯躅了。当然,按照美国土地购买的协商原则,他们在已经付出了订金之后,还有时间来权衡是否真的要在这个时候拿进土地。

  3年半之前,作为建设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试验项目之一,他们十分欣喜地拿下了一幅位于洛杉矶郊区的土地,从而正式涉足美国房地产开发市场。但现在看来,当时处于巅峰的市场很快就将下滑。

  受美国次级债风波的影响,根据标准普尔/凯斯席勒房价指数(Standard&Poor’s/Case-Shiller),去年10月房价比2006年同期下跌6.1%,而去年9月房价较2006年同期仅下降4.9%。

  这其中,东渡国际已经进入的洛杉矶地区,房价也下跌了8.8%。对于整个西海岸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如果可以按照国内操作房地产的周期,也许最初所拿到的土地已经可以在此次危机之前转化为现金流。但至今,该公司老项目还没有开工的时间表,新项目也还是镜花水月的尝试。

  这其中,次级债并非最主要的因素。

  4300英亩的诱惑

  美国西海岸,洛杉矶一套两房一厅的Townhouse在2007年8月份还可以租出2800美元/月的价格,但是就几个月的时间,租金已经下跌到2300美元/月到2400美元/月。就连短租户都已经强烈地感到市场的寒意。

  但是就在2年前,市场情况要好很多,甚至吸引一些中国企业去那里寻觅商机。

  2006年的大年初五,东渡国际总裁李海林到达旧金山,再次对美国西部房地产市场进行考察,并对已经签订了意向性协议的4300英亩土地进行“实质性”谈判。

  根据该公司所作出的可行性方案,这块土地的总价约为1000万美元(含各类已发生或将发生的与考察、调研、购置土地相关的费用),约合3000元人民币/市亩。而项目的开发总成本则核算为3亿美元左右。

  “以折现率15%计算,净现值预计为1600万美元,说明内部收益率略高于15%,约为16%。这在美国属于非常良好的投资项目。这样的投资收益率尚未考虑将来各类物业的增值空间(含周边土地生产性资产将来上市等)。初步测算证实此方案盈利状况良好。”当时东渡国际分析认为。

  此外,在美国投资同样可以获得70%的贷款。

  按照预计,项目在4年后便可以有现金流入,静态分析5年之后就可以收回大部分的投资。而这一带有“庄园”性质的项目之后还有望带来3亿多美元的年现金流,几乎与项目的前期总投入相当。

  在李海林看来,当时的美国西部房地产正处于小幅回调阶段,不少土地价格具有相当的价格优势。而根据当地咨询机构和中介机构的预测,在小幅回落之后,还将具有较大的升幅空间,适合谨慎介入。

  在国内操作过多个“烂尾楼”项目的李海林依照自己的“反周期理论”,也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然而理想化的设计并没有变成现实。

  现在回头看,当初的小幅回调之后,截至2005年底的5年中,美国房价均值已上升49%。美国房价的均值不断上升,之后,市场快速回落的潜在风险是很多人没有预测到的。

  3年后,不断地讨价还价之后,东渡国际依然没有敲定是否要“吃下”这块4300英亩的巨幅地块。其间经过了市场的“由热转冷”,更是加大了一家中国企业判断当地市场的难度。

  难以预测的市场

  之前在西海岸操作项目的一位中国开发商就在加州看到,很多华人开发商在1995年那次房地产低潮以后进入市场,之后很快赶上一波热潮,很多人因此积累了几亿美元的家当。

  “在加州,新屋销售占总开发量1/6,这在欧美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比例。”李海林以此说明美国本身是一个不太坏的海外市场。

  即便是现在,在当地市场,美国土地成本一般占房地产总成本的比例很低,通常在15%左右,这和现在中国一些热点地块的土地成本已经占到房地产总成本50%形成对比。

  但是,正如同帕尔迪1996年进入墨西哥市场所遭遇的“水土不服”一样,任何一家“走出去”的房地产企业似乎都要经历漫长的磨合过程。

  相比来看,次级债给美国市场带来的冲击仅是一个外在因素。

  从东渡国际的项目来看,在建设部的撮合之下,该公司与中建国际成立的合资公司在2007年才正式注册成立,并明确项目。这距离获得第一块西海岸的土地已经有3年时间。国内企业“走出去”的过程同样繁琐。在国内花费2年多时间成立合资公司之后,该公司还需要在美国注册一家新公司,以新公司的名义操作项目。这又是一个难以预知时间的过程。

  “要适应两国市场的差异,就与‘改行’没什么两样。”一位开发商表示。

  例如,在国外,再大的房地产公司也有一半的土地需要通过中介购买,中介费两头加起来可能就有10%,这是一块额外的成本,却是其“行规”,不容中国企业打破。

  同时,美国十分讲究“环保”,其“环评”的严格性,让中国企业也不堪其苦,成了风险之一。

  这些,最终都成了时间的“成本”。

  “如果在2004年下半年拿地之后,尽快开工,那么正好会赶上这一轮的房地产低潮。”该公司知情人士表示。目前看来,当初没有能够及时做一个“短、平、快”的住宅项目,可能也是一种幸运。

  根据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的保守估计,如果美国未来3年租金年均上涨3%,房价需要下降20%才能使房价租金比例回到历史平均水平。而如果未来租金因房地产不景气而下降,那么房价调整将更为剧烈。

  “现在并不是一个好时机。”经历了市场从“高潮”到“冰点”,东渡国际内部对于是否需要再度买地也有些犹豫。在2006年下半年,美国楼市正在逐步开始遭遇到30年来的最大跌幅,业内对于2010年前市场都会相对低落的判断令人十分沮丧。

  “这是建设部的一个课题,要中国房地产企业可以‘走出去、站得住、能赚钱’。”建设部的一名官员分析说。从这个角度来说,东渡国际对于美国西海岸房地产研究课题的项目是其中一块“试验田”。

  该官员同时表示,中国企业“走出去”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投资为主体。往哪儿投、投多少、采取什么方式,企业自己做主。

  但是,真正“走出去”了,要保证“站得住、能赚钱”谈何容易。

    郝倩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