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营油企海外找油 诸多风险不容忽视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6日 10:16 北京联合信息网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
由于国际油价的持续攀升,继“股权换油源计划”之后,中国民间力量再次开始尝试在海外寻找石油资源。据有关消息,近日,广东省石油行业协会会长陈顺遂正筹划组织,拟带领一支百人的中国油企集团赴中东考察,洽谈在当地投资炼厂及成品油返销国内事宜。该举动虽然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有助于提升国内的成品油供应能力,但是在操作上难度却很大。中东地区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激烈的市场竞争,巨大的文化差异等等,都将使投资行为面临巨大的风险。同时,中国目前的成品油进口配额制、市场的高度垄断,也使得成品油返销事项面临很多的难题。 银联信分析: 近日有消息称,广东省石油行业协会会长陈顺遂正筹划组织,拟带领一支百人的中国油企集团赴中东考察,并洽谈在当地投资炼厂及成品油返销国内事宜。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有助于提升国内成品油供应能力,但操作上也有一定难度。 一、中国油企很难进入市场获得开采权 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截至2006年底,中东地区原油储量占同期世界原油探明总储量的61.47%。该地区的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其中沙特阿拉伯国家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4。世界上最大的油田,阿拉伯的加沃尔油田,就位于中东的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可采储量达104亿吨。中东地区的石油不仅储量丰富,分布集中,而且油质好,开采成本低。在中东各国中,沙特阿拉伯、伊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拉克和科威特五国的石油产量位居世界前列。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世界石油市场拥有重要的地位,其原油探明储量占世界的66.0%。 作为世界上石油生产量最大的地区,中东地区的石油产业链已相当完备,从勘探、开采、到炼油、仓储等方面的都高度一体化。同时,60年代,中东国家先后进行石油资源国有化运动,实现了石油工业国有化,尤其是在石油的勘探开发和生产环节上,禁止外国石油公司从事石油生产业务。但外国公司可以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提供技术支持,间接参与上游的勘探开发活动。直到20世纪末,中东的对外石油勘探开发政策才开始松动,陆续小规模地允许国外公司介入。但以沙特阿拉伯为主的重要产油国,为外国公司提供的上游投资机会很少,这些国家鼓励外国公司对中下游进行投资。次要产油国如卡塔尔、也门、阿曼等国家已经对外开放,允许外国公司参与本国的各种石油经营业务。国际大企业以雄厚的资本和技术实力,美国的Mobil公司、Shell公司以及英国的BP公司等早已进入当地发展,并掌握了当地诸多油田开发权。中东石油市场的格局,使得中国民营企业很难挤入,获得石油的开采权。 在没有开采权的情况下,炼油厂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没有油源。没有油源,炼油就无从谈起。而即便有油源,当地的炼厂也已非常多,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作为外来投资者的中国民营油企,未必会产生足够的利润。 二、中东地区局势混乱,政治风险长期凸现 首先,伊朗作为欧佩克第二大产油国,美伊核问题是影响今年油价走势的最大不确定性风险。美国10月25日宣布对20多个伊朗政府机构、银行和个人实施资产冻结,并禁止美国境内团体和个人与这些被制裁的伊朗机构和个人进行金融往来。与此同时,美国将于2008年春季对伊朗实施军事打击的传闻也不绝于耳,在海湾地区的军事演习更加剧了人们对石油供应的担心。 其次,欧佩克两个成员国尼日利亚和伊拉克因为内乱,石油生产无法正常进行。此外,土耳其10月9日决定请求议会批准一项大规模越境军事行动,以打击位于邻国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工人党反政府武装。12月,土耳其开始空袭伊拉克,威胁到海湾地区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原油价格受到影响。 三、石油进口配额制度,成品油返销面临阻碍 长期以来,我国石油进口一直实行配额制。自2004年1月1日起,我国取消了原油和成品油国营贸易企业的进口配额,使得国营贸易企业不再受原油和成品油进口配额限制,但民营原油进口企业依旧实行配额制。“进口配额制”下,使得很多民营企业在积极争取国外石油开采权的同时,不得不考虑成品油的返销问题。当初,国内民营油企通过“股权换油源计划”所获得的海外份额油主要也是在当地销售,并未返销国内。 虽然成品油进口限制可以通过购买配额,或者委托其他有渠道的公司进行,但是目前只有中石油、中石化等少数几家石油企业拥有成品油进出口资质,炼出油品后也只能通过它们的系统进入国内,再借助广大国内油企的网络进行销售。在这种情况下,拥有资质的企业是否愿意出售配额,购进配额后返销成品油的成本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成品油能否进入顺利进入中国市场销售。 四、信贷风险提示 目前我国石油、成品油主要依靠进口,且进口量持续增长,而且由于国内经济的发展,对石油、成品油的需求还将持续增长。同时,考虑到我国是一个贫油国家,通过对外需求油源是解决我国石油短缺问题的一个良好途径。但是,石油在国内、国外都是一种紧缺性的能源物资,生产和加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银联信认为,银行应加大对中国民营企业投资海外采油、炼油的关注,防患于未然。 1、前期资金投入大,对现有企业经营产生压力。 中国民营油企走向海外,在当地建立炼油厂,不仅要取得当地政府的同意,而且要寻找合作伙伴,投入巨资建厂。这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将对中国民企带来巨大的自己压力,甚至影响相关企业在国内的经营。 2、竞争激烈,成本可能偏高。 我国石油产业是一个垄断性产业,国有大型企业中石化、中石油等企业拥有雄厚的实力,而且拥有经营石油和成品油进出口的权。而且,依托国家力量,中石化、中石油等巨头早已开始进军国际石油市场,在委内瑞拉等国开始开采石油。中国民营油企走向海外,不仅要面临国际企业的竞争,而且要面临中石化等企业的竞争,竞争激烈。同时,在成品油返销时,由于渠道受限,成本将偏高。同时,由于我国现在限制成品油的价格,价格与成本的差距可能会造成民营油企的亏损。 因此,我们建议,银行在授信时,应时刻关注民营油企的投资状况,严把信贷闸口,对相关项目持谨慎态度。 [本文由北京联合信息网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提供,未经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