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苏圈地先打口水战 双方角力京城无机会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6日 07:57 北京晨报
国美:苏宁开百家店不现实 苏宁:我们不在乎对方说什么 国美刚收购大中,苏宁就提出要在北京开到100家店。这立刻引来了新国美的质疑。国美电器副总裁何阳青指出,从新店成本、选址和时间上,苏宁要实现诺言还面临许多障碍。但对此苏宁却不以为然,“我们根本不在乎他们说什么,我们只要踏实做事就可以了”。双方圈地之争刚露端倪,口水战却提前登场。 争论1 自己开店成本大大高于收购? 国美: 对于苏宁的百店目标,国美电器新闻发言人、集团副总裁何阳青指出:“在北京市场,自开门店会拉高企业经营成本。”因为培育一个商圈、一个门店都要付出金钱和时间的成本。 苏宁: 在收购事件之后,苏宁总裁孙为民曾对记者指出,大中店面的“实际价值只有6亿到8亿元”,这和最后的36.5亿元收购价格差距太大。他指出,从大中拥有的70家店面来计算,此次收购国美每个店面的成本是5000万元左右,这大大高于苏宁不到1000万元的成本。 争论2 苏宁在全国都失去开店优势? 国美: 何阳青认为,在北京,苏宁无疑正面临国美与大中的“两面夹击”。在完成“美中”合并后,国美并没有关闭双方重合门店。“如果大中退出与国美重合的门店,无疑正中竞争对手下怀,苏宁很有可能由此切入,从而形成与国美、大中的贴身肉搏。而霸踞这些门店资源,等于将苏宁排斥于北京主流商圈之外。”相关人士表示。 “目前,国美统领全国市场,大中盘踞北京市场,永乐占领上海市场。”国美一位高层表示,国美已经形成三比一对局苏宁的态势,“如果对手考了100分,我们就是一门考100分,两门考80分。” 苏宁: 对于店面地址的选择,苏宁华北区总裁范志军强调要预见到政府规划的发展方向。他指出,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前的店面将成为国美的负担,并举例说,以前在二环路开店很好,但现在顾客就少多了,而苏宁现在店面少,却正是未来的优势所在,因为将来可以“和北京一起发展”。 在一季度开的8家店中,范志军透露亦庄店是在很早之前就签下的地,之后亦庄的开发只能用飞速来形容。在范志军看来,2008年北京新兴商圈遍地开花,可供苏宁选择的大店好店也陆续涌现。 争论3 苏宁百店计划是虚张声势? 国美: “苏宁2000年时曾宣布要在三年内在全国兴建1500家连锁店,最终形成一个年销售额在150亿元至200亿元的全国性销售系统,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被一推再推,最终确定为2010年。”国美相关人士表示,在门店林立的北京市场,苏宁要在短时间内再建100家门店,难度显然并不亚于实现那“1500家目标”。 “有钱可以建门店,但更重要的是能否实现良性运营。”这位人士表示,近年来,家电连锁之间为了拼抢有限的优质门店资源,不惜抬高门店租金,已经无形中增加了连锁扩张的压力。而目前,拿下大中后,国美在北京门店总数已达117家,如何在保证单店质量的情况下见缝插针将是对苏宁的巨大考验。 苏宁: 对于国美的“质疑”,苏宁的表现颇似无招胜有招。“我们一贯是行动在前,说话在后”,范志军特别强调,北京苏宁今年一季度将开八家大店就表明了苏宁的态度。他也坦言“压力很大”,毕竟一个城市开100家店,将创造京城家电市场开店速度之最。 其实,从苏宁的开店节奏来看,从过去一年平均开6家到7家店,开店最多的去年也只开了12家店来看,今年一开始,开店的节奏就明显加快。 晨报记者 刘映花 田野 -记者观察 双方角力“京城无机会” 对连锁企业来讲,没有网络规模就没有竞争力。产品过剩时代是以零售为中心的时代,而这时零售业的职能不是单纯销售产品,而应该是准确预测社会需求,因此,没有大的门店数量的连锁企业必然是没有竞争力的。区别连锁企业竞争力的最直观指标就是门店网络规模。 与上海相比,北京在全国市场的战略地位不言自明。苏宁如果失去主导北京市场的机会,实现战略主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对于国美而言,失去北京则不仅意味着后院失火,更意味着战略主导优势的削弱。黄光裕36亿元拿下大中,正是基于阻击对手的考虑,买下的是竞争对手“京城无机会”。 苏宁突然发力,其实就是不断完善自己的连锁布局,在主战市区门店的同时,更加关注郊区店面的优势,规划的“放射状链条式连锁布局”,是以旗舰店为骨、以社区店为脉、以郊区店为神经,目标是使连锁触角无所不在。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