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南平农信社发挥生力军作用支持新农村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5日 09:12 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信息网

  摘要:新农村建设金融服务的重担责无旁贷落到农村信用社的头上,农村信用社也成为名符其实的建设新农村的金融主力军。当前,农村信用社在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农村乡风文明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在这一进程中农村信用社也面临着许多困难与问题。

  近年来,南平市农村信用社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改进金融服务为中心,以更好地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和谐,服务海西绿色腹地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不断加大信贷支农力度,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为南平市的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加大支农力度,促进生产发展。截止2007年11月末,南平市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32.22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9.76%,同时从2005年起支农贷款每年以5个亿的速度增长,增幅达20%以上,有效的支持了南平市的烤烟、笋竹制品加工、生猪养殖,以及茶叶、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发展。

  (二)开展两小贷款,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南平市农村信用社以两小贷款为切入点,着力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模式,解决了农户日常生产、生活所需的小额资金。而对于产经营规模较大、所需资金较多的种养户资金需求,则采取“自愿结合、多户联保、分期还款,风险共担”的联保贷款。至2007年11月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38亿元,小信贷款面23.21%,联保贷款0.75亿元,联保贷款面3.31%。

  (三)开展诚信建设,促进乡风文明。南平市农村信用社以开展信用户评定,信用村、镇创建工作为抓手,推进社会诚信建设,从而促进农村乡风文明,如今全市共评定信用户112634户,占全市农户的18.86%,评定信用村393个,信用乡镇20个。

  (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针对南平市个私经济、中小企业缺乏有效抵押物、难找担保单位等具体困难,南平市农村信用社主动融入,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仓储质押贷款,担保机构担保,以及将“信用户”评定机制推广到“信用企业”,直接发放一定规模的信用贷款,同时开发“整贷零还”贷款,并积极落实小企业贷款“六项机制”的要求,认真解决小企业“贷款难”问题。至2007年11月末,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14.3亿元,有效的促进了南平市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农户增收。

  (五)派驻金融助理,加强金融服务。全市共有235名优秀信用社主任及信贷员兼任乡镇或村金融助理,这些金融助理突破信用社职工的角色,为当地经济发展建言献策,提供金融咨询,并积极宣传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

  银联信分析:

  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但要建设新农村资金却成为瓶颈问题,因此急需金融的支持。而由于利益的驱使,对于信贷支持方面商业银行已退出农村,有的甚至退出县域;农业发展银行也仅局限于粮、棉、油流通环节的信贷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无多大支持;邮储则如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榨汁机”。因此,新农村建设金融服务的重担责无旁贷落到农村信用社的头上,农村信用社也成为名符其实的建设新农村的金融主力军。

  一、新农村建设中的困难与问题

  当前,农村信用社在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农村乡风文明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在这一进程中农村信用社也面临着许多困难与问题。

  (一)吸存空间狭小。商业银行和邮储利用自身优势,在农村只存不贷,一方面使农村信用社吸储空间日渐缩小,另一方面却造成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量与建设新农村的资金需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至2007年11月末,南平市邮储存款总量为65.10亿元,占全市存款总额的16.60%,贷款却仅为0.13亿,占比仅为0.04%。而且由于一些历史偏见的存在,一些部门还明令禁止款存农村信用社。

  (二)支农再贷款未能很好运用。人民银行于1999年开始办理支农再贷款业务,再贷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支农资金的不足,但由于种种原因,该项政策却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一是再贷款利率过高;二是具体使用条件过高;三是使用中检查过多,一方面造成工作量增大,另一方面也造成成本上升。因此,造成农村信用社对再贷款的使用热情不高。

  (三)农村信用社自身存在“恐贷”心理。一是农村信用社管理日益严格,强化问责,经办人员放贷日趋谨慎;二是农业属弱质产业,受自然条件、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具有相当程度的风险不确定性;三是缺乏保障措施。目前农村的保险业几乎还是空白,信用社对农村的各项支持,风险全由信用社自身承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积极性。

  (四)信用社服务品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多年来,农村信用社在二级法人体制下,各自为阵,没有形成合力,仅限于存、贷、汇的简单业务;另一方面由于商业银行退出农村市场,近年来农村信用社面临的竞争较少,因此服务缺乏创新意识,这与新农村建设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渐增多产生矛盾。

  (五)社会征信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社会征信建设才刚起步,还不够完善,而且对不守信户的制约措施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信用社服务的发展。至2007年11月,南平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有0.12亿元不良贷款,占农户小信贷款总额的8.40%。

  (六)扶持政策不到位或缺乏持续性。近年来,各地政府都出台了很多扶持农村信用社的政策,但实际执行起来却大打折扣,评估、登记、公证,以及房管、工商等部门收费居高不下,一方面造成农村信用社负担的加重,另一方面也造成各项金融服务品种成本的上升。同时,一些地方的涉农资金也未能存入当地农村信用社。

  二、加强农村信用社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一)增强农村信用社支农实力。一方面对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吸储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对邮储、商业银行在农村的吸储给予一定的比例限制。同时,降低支农再贷款利率,放宽再贷款使用条件。而农村信用社自身也应积极提升服务水平,加快电子化建设,以快捷、安全、便利、优质的服务赢取客户的信赖。

  (二)分散化解农村信用社风险。一是成立农业保险机构,分担因天灾人祸等自然因素给农村信用社带来的风险;二是开展贴息贷款。对于政策性的扶持项目,由相关部门进行贴息,并与信用社共同督促借款人归还贷款本金;三是直接给予农村信用社一定的风险补偿。对于一些风险性较大,但又确实利于新农村建设的项目,由财政部门直接给予农村信用社一定的风险补偿金。

  (三)完善农村中介机构。设立农村贷款担保基金,或是成立担保机构,同时规范中介机构行为,降低农户和农村企业的中介费用负担。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农户贷款缺乏抵押物或是有效担保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分担农村信用社的贷款风险。

  (四)农村信用社自身应完善金融服务。一是积极创新,完善服务品种。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需求,积极研究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二是加强合作,拓展业务空间。利用自身点多面广的特点,积极与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合作,开展委托贷款业务,与保险、电信、电力等部门合作,开展代理业务;三是开展诚信建设,培育诚信环境。通过开展信用户评定,信用村、镇创建工作,推进农村社会诚信建设,培育诚实守信的诚信环境。

  (五)政策扶持农村信用社发展。一是制定优惠政策,对农村信用社在税收及相关收费方面给予减免,增强其支农实力;二是在准备金率、准备金利率、利率政策、再贷款等货币信贷政策方面给予农村信用社一定的优惠和支持;三是认真打击逃废债务行为,积极协助农村信用社清收地方政府及村、组贷款和公职人员拖欠的贷款和担保的贷款。

  [本文由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信息网提供,未经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