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山西焦炭老板的忧虑:政策趋紧工厂随时关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3日 04:17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吴丽华 北京报道 2008年元旦刚过,王建强的焦炭已经卖到每吨1500元,并且不含税,而2007年初这个价格还不足千元。 “现在焦炭销路很好,价格也在上涨,根本不愁销售。”王建强口气轻松,2008年1月1日实施的焦炭行业25%的出口关税,被他轻描淡写。 王建强是山西一个普通的焦炭厂的厂长,现在他手里根本没有存货,有些甚至是在生产以前焦炭已经被预订出去了。他表示,焦炭厂的销售基本没有受到1月1日开始实施的出口关税上调政策的影响,焦炭现在基本上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 但这种好局面并没有让王建强真正放松,在他看来销路好是因为很多企业开工不足。“我现在甚至担心自己不知道哪天就被淘汰了。”王建强不无忧虑地说,“去年年底,发改委又公布了第二批被淘汰的焦化企业名单,不敢想下一批会不会轮到自己。” 多数工厂“等煤下炉” 关税调控板子没有打疼的不仅仅是王建强。 “出口配额的关税上调对利润肯定会有影响,但对公司的业务几乎没有影响。”取得2008年焦炭出口配额的山西焦炭集团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关税调整对焦炭行业影响不大,外贸企业能够消化提税成本。”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秘书长杨文彪告诉本报记者。 不过杨文彪同时提出,焦炭行业消化提税成本的前提是,现在焦炭行业整体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议价能力较强,这些都只是表面现象。 “供不应求不是因为产能不足,而是很多产能没有发挥。”杨文彪强调现在焦炭行业的局面是“产能过剩、产量不足”。 而正是这种局面让王建强对产品脱销仍充满忧虑,有很强的危机感。 “现在销售情况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开工不足,如果大家都开足马力生产,到时候销售肯定受影响。”王建强说,而现在他的企业就是如此,眼看着有钱赚,就是生产不出来。 王建强的焦炭厂经常买不到原材料,处于“等煤下炉”的状态。山西焦炭集团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的业务经理李泉良则告诉记者,事实上多数焦炭企业开工不足。 王建强更是告诉记者,如果碰上矿难,赶上煤矿清理整顿,整个地区的焦炭厂都没有煤源,很多焦炭厂只有停工。 “一些企业,本来炼20小时就可以出炉焦炭,现在要炼30多甚至40小时,已经远不是最佳投入产出比。”杨文彪告诉记者。但焦炭企业也别无选择,因为焦炉一旦开始生产停下来就等于报废,维修成本相当于新建焦炉的60%。 而李泉良表示,山西焦炭企业的这种状况,很大程度是国家调控政策的结果,由于国家大力倡导节能减排、限制资源产品的生产、关停不合格煤窑等措施,现在山西地区的煤炭企业基本上处于半开工状态,这是焦炭企业生产原料跟不上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达标企业占80% 对王建强来说,关税上调、开工不足、少赚点钱都是小问题,现在日益收紧的焦炭产业政策,才是悬在头顶的利剑,也正是他担心被淘汰的根源。 焦炭行业技术含量低、门槛低,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也使焦炭行业成为山西省关停治理的重点行业。 2007年12月28日,国家发改委又公布了焦化行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第二批名单,共75家,王建强不确定下一批是否就会轮到自己,但是他知道如果不改变,肯定被淘汰。 “山西某地区曾经有300亿的资金投向炼焦,40%的贷款都贷给炼焦厂,曾经因此造成当地金融危机,但现在该地区几乎所有的焦炭企业都被淘汰了。”说起这些,王建强仍心有余悸,不过他更担心进一步的产业调整。 他反复强调销售不成问题,能源还是个好行业,因为它用完就完了,比较稀有,关键是看能否符合国家的政策,这要看技术和资金,而这个资金可能要达到上千万、几千万。 “这个标准很难达到,现在只能跟着国家的政策走,跟不上到时候很可能就被淘汰了。”王建强甚至有点沮丧。 2007年曾有消息表示,山西将用4年的时间,让焦炭企业减少到150家,企业平均规模达到60万吨以上,吨焦耗新水控制在2.5立方米以下,焦炉煤气利用率达到95%以上,而资料显示2002年底,山西省有焦炭生产企业达1500多家。 面对这些指标,王建强显然有些底气不足,“非常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以后的发展方向肯定是往大扩张,小的就会被自然淘汰”。王说。而据他介绍,像他这样的不达标焦炭厂大概占80%。 对80%焦炭厂被淘汰的说法,山西焦化行业协会市场部主任李毅并不认可,但他表示:“小的焦炭企业被淘汰在所难免,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肯定会继续实施。” 杨文彪还道出了焦炭行业的另一个困境,本身只是钢铁工业的附属产业,现在的趋势是国际国内的大型钢铁企业越来越多地自己建设炼焦设施,约占焦炭企业75%的山西独立焦炭企业的生存前景很不乐观。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