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应对高油价的最好出路:节能降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1日 23:00 中国财经报

  本报记者 丁莉娅

  延续去年国际油价一路攀升的走势,2008年第一个交易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就短暂触及每桶100美元的历史高点,刷新去年创出的每桶99.29美元的盘中最高纪录。

  这是在人们预期之中的,但在新年的首个交易日出现这种情况,却又让人不免感到错愕。作为最基础和最主要的能源,原油价格的一路飙升,对于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无疑是重大的,也使其成为全球经济不可承受之重。那么它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依赖石油进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油价破百“市场倒逼效应”

  有专家指出,此次油价破百,不仅强化了节能降耗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也更加凸显出节能降耗刻不容缓的实用意义。

  中国石油大学能源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震教授指出,当前,主导原油价格的主要还是供求问题,当油价高过临界点,必然迫使消费者降低对原油的需求,从而寻找替代能源和开发节能技术。所以,节能降耗的经济价值将更加凸显,实用意义也更加明显。

  油价破百将形成节能降耗的“市场倒逼效应”。有专家指出,这种国内外石油价格倒挂的格局难以为继,能源作为基本生产要素之一,其价格终须通过市场定价方式合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以及环境损害成本。从根本上来说,正是以往长期保持的、非市场化的、过低的能源价格不恰当地排挤了企业节能降耗的热情。

  “油价上涨有利于刺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节能降耗,有利于小排量汽车的推广普及,有利于刺激替代能源和新能源的出现,有利于消费观念的转变,这符合经济转型的大方向。”对此,业内专家指出,应对高油价的最好出路,就是节能降耗。另外,考虑到能源兼具公共品特性,再加上目前防通胀形势比较严峻,这一“倒逼效应”将会以渐进方式向市场传递。

  高油价时代的到来

  2008年,油价必将在一个更高的价格区间中运行,高油价时代是毋庸置疑地到来了。

  首次触及100美元大关后,对于油价是否会继续一路飙升的猜测很多。能源专家武建东认为,随着冬季用油的调整,国际油价不会长期维持在过高的水平上,调整的力量也随着油价大规模攀升而在增加。预计国际油价将在上半年的后半期进行调整。

  至于油价将调整到什么水平?他指出这主要取决于中美两国在油气需求方面的政策。因为美国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两个油气消费国家,这两个国家的政策调整,可能成为未来国际油价调整的主导力量。华尔街策略公司高级分析师康尼·特纳的看法则是,由于供求矛盾的存在,油价从长期看将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但从近期看,如果投机性交易者采取获利回吐操作,高油价也有可能出现回落。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则认为,目前有近7000个对冲基金活跃在石油期货市场,其交易量相当于总交易量的60%,控制的资金可能达1万亿美元。投机可以使石油价格大幅度波动,但是对石油的需求和供给才是国际油价的决定性因素,因为其它影响石油价格的因素(如投机)最终也要落到供求关系上来。

  他强调,人们普遍认为推高油价和使油价大幅度波动的罪魁祸首是投机,这没有错,但投机利用的正是稀缺预期。如果仅仅考虑投机和美元汇率等变动因素,油价是可能下调的。但是,如果石油需求持续大幅度增长,油价虽然不一定一路飙升,但会持续走高。

  牵一发而动全身?

  石油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油价破百的经济传导效应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它究竟会产生多大影响?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教授认为,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40%,而且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之中,油价趋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势必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首先我国的外汇支出势必增多;第二,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差距拉大,价格调整压力加大;第三,通过价格传导,对化工、服装、建筑材料等行业会产生间接影响,这种“扩张效应”难以预测。

  林伯强认为,石油价格的快速上涨会对中国的经济活动和宏观经济政策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在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仅占20%,中国的经济增长不是由石油驱动的,加上成品油价格是政府控制的,因此油价破百的经济传导效应不会太大,短期对实体经济和日常生活也不会有很大影响。

  他指出,油价破百带来两大影响,一是对目前宏观政策提出挑战。中国的货币当局有两个主要目标,即保持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油价大幅度、持续上涨后,目前货币当局专注于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即通过提高利率来稳定物价。另一方面,货币当局还需尽力稳定经济增长率,这就需要降低利率或不让利率上涨很快。二是长期影响,由于石油的不可再生和石油替代的不确定性,能源无效开采利用而导致能源需求过度增长和能源稀缺预期。需求增长是推动油价上涨的根本动力。

  “因此,要让油价不涨或涨得少一些,必须控制有效需求。”他提出,抑制有效需求的最有效办法,即提高价格,就中国目前的情况而言,就是让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他表示:“如果由于2008年的物价上涨水平低于去年,CPI的上升能缓解,那么,2008年成品油价格的国际接轨可能会成为现实。不改革成品油价格机制,国内成品油市场将非常脆弱。”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