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专家:警惕铁矿石巨头谈判阳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8日 02:2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徐虞利

  2008年国际铁矿石谈判已经拉开序幕,表面上看谈判进程似乎风平浪静,但是场外不时掀起波澜,三大铁矿石巨头动作频频,有的公开宣布要减少铁矿石供应量,有的明确要加大现货市场投放力度,更引人注目的是澳大利亚矿产供应商要求中国钢铁公司在续签长期合同时,以到岸价结算。专家认为,这些动作都不是供应商一时的心血来潮,而应当视为其销售策略发生重大调整。

  北京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信息总监徐向春认为,这表明供应商坚持看好未来铁矿石市场,因此宁愿怠慢用户也要改变现有的长期协议。钢厂对此现象应有客观认识,不但要酝酿短期应对之策,更重要的是筹划摆脱长期困境的根本之策。

  徐向春分析,尽管澳大利亚供应商必和必拓与力拓一再要求按到岸价格结算,但是要想改变已签订的长期供货协议是困难的。由于长期协议矿大多数以长期包租方式运输,运费远远低于即期市场价格。因此,以即期市场价格作为参照值要求改变铁矿石谈判规则不合理。

  “这意味着谈判机制发生重大变化,不仅涉及中国钢厂利益,日本、韩国和欧洲钢厂也不能置身局外。长期以来,为了降低运输成本,日、欧、韩钢厂在签订铁矿石长期协议同时,或者投资组建船队,或者长期包租货轮,以锁定海运费。中国钢厂也纷纷长期包租,减少即期租船。按照贸易惯例,以到岸价结算意味着由铁矿商租船,亚欧各大钢厂组建的船队或长期包租的货轮将遭受重大损失,各大钢厂显然不会答应的。”徐向春说。

  徐向春建议,对铁矿石供应商的诸多举动,国内钢厂应顶住压力,在年度谈判中据理力争,坚持长期遵循的谈判规则,保护自身合法利益。

  此外,中国钢厂应当跳出疲于应付年度谈判的怪圈,着眼未来,加大勘探开发海外铁矿资源的力度,积极参股、控股中小矿业公司,甚至可以考虑以部分钢厂股权换取国外铁矿资源。如果中国钢铁业境外权益矿达到2亿吨,那时,铁矿石谈判的被动局面将得到明显改善。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