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今年将淘汰一批日化企业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7日 06:24 信息时报

  □本版撰文 时报记者 邓雪灵

  2007年,对中国日化产业来说可谓是“政策年”,从新版卫生规范的实施,到质监局的标签标识管理发布,从新的生产许可证细则通则的征询,到电子监管码的强制执行,无一不显示政府加强日化行业规范的决心。从行业来说,从牙膏二甘醇事件的平地起浪、美国口红铅超标事件、玉兰油碧欧泉等被曝含致癌物,到年末汰渍曝光质量不达标,都在敲打着行业质量信任的底线。从企业看,大宝收购风波悬而未决,丝宝集团与德国拜尔斯道夫公司合作,都在显示产业格局的微妙变化。

  然而,近日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尽管2007年中国日化行业经历了并购、产品质量不达标等事件,但在2008年,将会有大量政策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届时将会对企业尤其是小企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并将淘汰一批日化企业。同时,对于一直讨论之中的化妆品生产企业GMP认证,相信今年也将有比较明确的动作,以加强化妆品原料方面的监控。另外,受包装材料供应价格影响,化妆品行业的集体提价,很可能出现在今年春节前后。

  关于原料

  化妆品行业的集体提价或出现在今年春节前后

  2007年8月,一直不敢轻易涨价的日化行业也在涨声一片的经济环境中出现了上涨,对于日化产品的涨价,尤其是洗衣皂、洗衣粉等快速消费品,市民大都感到不理解,而作为经常与厂商、经销商打交道的广东省日化商会副秘书长谷俊,却能深刻地了解到他们的无奈。“上游原料价格的上涨是事实,日化企业越来越艰难也是事实。”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不少二、三线品牌化妆品企业对谷俊说,这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利润,如果成本继续上涨,很多企业将自然产生淘汰。谷俊预测,根据市场应对成本变化的滞后效应,受包装材料供应价格影响,化妆品行业的集体提价,很可能出现在今年春节前后。

  另外,在日化行业中,以洗涤为主的日化企业通常都以谨慎保守为特点,但谷俊预测,2008年,几大洗涤企业将有大动作。“在2007年11月18日召开的中央电视台2008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会上,隆力奇继去年获得了青年歌手大赛独家冠名之后,今年又以64960000元人民币的价格获得了第13届青歌赛的独家冠名权;纳爱斯以总价2.29亿元中标CCTV1黄金剧场;同时,纳爱斯表示今年还将结合奥运概念打造中高档牙膏市场。加上立白成为奥运会供应商,洗涤企业的动作2008年应该很大。”

  关于政策

  化妆品GMP认证今年将会有动作

  2007年日化行业出台了《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化妆品标签标识管理规范》、《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2007年版)》、《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目录》等一系列政策,而工作委员会总计组织了1000多人次进行了培训。中国医药质协化妆品质量管理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齐昆鹏就向记者表示,“2007年是日化行业的政策年。”

  然而,每当有新政策出台,齐老师就会忙得不亦乐乎,“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可以看出监管部门力求在源头控制产品质量,也说明了政府加强对化妆品企业监管的决心。新的政策将有助于企业的优胜劣汰,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拉升整个化妆品产业,这对行业来说是件好事。”

  对于2008年行业将产生什么变化,齐老师认为,将会有大量政策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届时将会对企业尤其是小企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并将会淘汰一批日化企业。同时,对于一直讨论之中的化妆品生产企业GMP认证,相信今年也会有比较明确的动作。

  相关链接

  2007年出台的化妆品政策法规

  ●1月,卫生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卫生部关于印发〈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的通知》,新版《化妆品卫生规范》在2007年7月1日起实施;

  ●4月,卫生部卫生监督局再次就制定中的《化妆品标签标识管理规范》向社会征求意见;

  ●6月,卫生部发布的《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2007年版)》规定,这一规范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

  ●9月,国家质检总局正式颁布了《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明确规定,新规将从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11月,质监局公布了《关于新的生产许可证通则与细则的征询》;

  ●12月,质监局、工商局、商务部联合发文,对纳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的九类六十九种重点产品实施电子监管。

  ’07回顾

  两大本土品牌被并购

  曾被喻为“中国日化第一民族品牌”的大宝,落入了强生囊中;被业界称为终端制胜的企业——丝宝,结局也是被德国拜尔斯道夫收入自家门户。对于2007年印象最深的事件,广东省日化商会副秘书长谷俊说,两大并购事件前后他总共接到来自全国各地记者不下50个电话,“在记者们的‘追问’下,我不得不比记者更积极地去追踪这两起并购案的进展。”

  然而,与记者不同的是,谷俊真正关心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民族品牌困局的思索。当全国媒体不约而同地发出对本土品牌不看好的悲观论调,当本土企业发展的瓶颈不断凸显时,谷俊脑海中浮现的则是对“外资品牌当道,国产化妆品路途漫漫”的忧虑。“去年3月,在百度首次发布的‘中国网民最关注的中高端化妆品榜’中,本土化妆品尴尬地集体缺席。

  记者手记

  2007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化学名词

  媒体界一直都流传着“跑哪条线的记者就有哪条线的印记”,那么作为一个跑日化线多年的记者来说,我一直在想自己有哪些印记。经过近两年日化行业陆续出现的化妆品质量事件,日化线记者其中一大印记就是学会了许多化学名词,2007年也是不例外。

  化学名词在日化行业新闻中频频出现,2007年5月23日,多米尼加共和国扣押了原产地疑似中国的“有毒”牙膏;6月1日,美国称,从中国进口的牙膏中检出了一种名为二甘醇的化学物质,还建议消费者不要使用中国制造的牙膏。“二甘醇”就成为日化记者在2007年首先要学习的化学名词。

  然而进入了2007年10月后,又是一个化妆品化学名词的学习月,一场以“铅”、“ 丙烯酰胺单体”、“汞”等化学成分为报道主角的日化新闻风暴又铺天盖地地席卷而来。

  近两年,一系列的化妆品原料事件的出现,不但让消费者更理性地认识化妆品,同时也使国家加强了对化妆品原料的监管。比如2007年版的《化妆品卫生规范》就与欧盟相关规定进行了接轨,对原料设置了更加严格的标准。但是,相比其它化妆品主要的生产国家如法国、美国和日本等,我国发现在化妆品里含有违禁物和限制使用物质的比率确实不低,原料的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是一个主要的原因。相信,有关部门在2008年会继续出台相关法规,加强化妆品原料方面的监控。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