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民营鞋企或将进行新一轮洗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4日 18:10 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信息网

  摘要:最近广东千家鞋企倒闭、企业上市融资大举实施兼并计划、反倾销加剧、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劳动力成本上升等种种迹象是否已经表明中国鞋业正步入冬天。

  现象一:上市融资,分久必合

  5月23日,百丽国际在港交所上市,目前市值已过千亿港元,是港交所市值最大的内地零售类上市公司。这一消息犹如重磅炸弹,在鞋业内引起轩然大波。

  近期又以16亿元并购森达集团旗下资产,印证了百丽虽然主打女鞋,但依靠手中重资将实现男女鞋并肩的猜测。

  除了被收购的危险,百丽一年增加1000家门店的计划也让竞争激烈的鞋业市场更增添了紧张的空气。百丽透露,上市后,将拿出约24%-25%的筹资金额用于开设新店,包括提高一级市场占有率和扩大在二三级城市的市场占有率,从高档到中档、从职业到休闲、从时尚到运动全面出击。业界有人猜测百丽至少将拿出1/3的募集资金(30亿元!)用于收购企业以消灭竞争对手和补充产品类别。

  现象二:广东已经出现大批倒闭企业

  广东的制鞋业曾独领风骚多年,然而,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后,这个制鞋业重地最近几年却接连遭遇“劳工荒”、“电荒”、“油荒”等的重创,加上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以及一些地区或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使广东鞋企受到严峻挑战,许多鞋企要么倒闭,要么远走他乡。根据亚洲鞋业协会的统计,在广东五千多家鞋企中,有一千多家倒闭。除了部分倒闭外,目前广东另有25%左右到东南亚如越南、印度、缅甸等国家设厂,有50%左右到我国内地省份如湖南、江西、广西、河南等地设厂。

  随着广东的土地、人工等成本的提高,一部分鞋企倒闭已是一个无法避免的趋势。这意味着广东制鞋业正进入转型升级的阵痛时期。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发展的临界点,其经济发展的转折态势已基本形成,如果产业结构得不到及时转化或升级,必然与经济发展产生矛盾,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银联信分析:

  金融风险分析

  1、鞋业出口形式严峻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鞋产品出口的迅猛增长,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对中国鞋“加强防范”。国际市场上对中国鞋实施反倾销、提高关税、限制进口等贸易壁垒措施不绝于耳,中国鞋业的出口形式日益严峻。

  2006年5月11日,意大利鞋业协会声称30%进口中国鞋有损健康。2006年5月22日,秘鲁对中国鞋类进行为期一年的反倾销调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2005年6月欧盟正式宣布对中国的两种劳保鞋进行反倾销调查开始,中欧之间的鞋业大战已经持续2年多时间。2007年1月,巴西COUROMODA展览将中国鞋、革展商拒之门外。2007年3月20日,中国鞋在厄瓜多尔遭冷遇。与此同时,波利维亚、乌拉圭、美国、阿根廷等国也不同程度的对中国鞋出口设限。其中对中国鞋出口打击最大的应属2006年10月7日,欧盟宣布对中国鞋企开征16.5%的高额反倾销税,为期2年。

  欧盟反倾销措施实施一年来,对中国皮鞋业的产品出口产生了较大冲击。根据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提供的数据,2007年上半年,欧盟皮鞋反倾销产品进口数量与同期相比下降7.76%。其中,从中国进口数量为0.86亿双,进口金额为9.43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26.37%和21.36%。

  2、倒闭歇业,冰山始现

  “劳工荒”、“电荒”加之“油荒”长期困扰珠三角乃至长三角制鞋企业。近两年随着反倾销加剧、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国家对出口退税、加工贸易等政策的调整,不少中小鞋企步履维艰,在转型升级的阵痛中逐渐被淘汰出局。

  来自亚洲鞋业协会的信息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广东已有大约近千家鞋厂及相关配套的企业,因各种因素或主动歇业倒闭,或被法院查封,或外迁其他地区另谋发展。

  倒闭的主要是中小型企业,在最近的两三个月时间里,广东中小型工厂已经关闭了四五百家。这些企业中有相当部分是靠投机、低价竞争或管理不善的企业。劳工短缺、生产成本大幅上涨以及国家提高经营门槛对这类企业冲击很大。此外,明年1月1日即将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对这些不规范运作的鞋企也将带来影响。

  银行信贷提示

  面对制鞋企业的新一轮的洗牌,银行应该调整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建议银行在具体操作时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重点关注即将上市的企业,如乔丹运动、特步体育、361度、匹克运动等晋江体育品牌的上市预估时间表都在2008年左右,品牌需要长期投入才能带来很高的美誉度和回报率,资本运作是强大资金后盾。借助‘鲶鱼效应’鞋企上市后,也会给品牌带来良好的推广与宣传,而且品牌借着资金的实力将会更快地得到升级,银行应当重点关注优秀企业上市所需的资金问题,为其顺利上市融资提供资金的支持。

  2、对中小型制鞋企业要持谨慎态度,严把信贷关。加强贷前审查。银行在发放贷款前,对贷款人以及担保人的资信进行详细、审慎地审查,尽量选择规模大、实力强、信用好的企业作为贷款目标客户;对企业的市场和产品经营进行详细了解,根据欧盟的政策判断经营风险的大小。利用现有信用体系。利用银行已经具有的内部信贷控制体系,在贷款发放前,对借款人已有的贷款情况进行了解,尽量分散贷款风险,防止风险的集中。

  3、重点支持企业品牌建设与科技创新,只有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才能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本文由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信息网提供,未经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