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东新恋尚未结果 民航试水第二次重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31日 01:10 第一财经日报

  2007年9月9日,刚刚与东航“订婚”满一周的新加坡航空(下称“新航”)已经按捺不住,迫不及待地带着十几个人再次来到东航“交流感情”。这是双方在9月2日签署战略投资及合作协议后的第一次见面。新航带来了负责规划、营销、地面服务等各个部门的干将,与东航的对应部门见面和交流。

  经历了三年的“恋爱”虽然接近“修成正果”,但“东新恋”在此后的几个月里仍然是波折不断,到目前为止尚未有定论。

  业内对于“东新恋”的关注其根本原因在于,如果真的可以“修成正果”,这可能成为中国航空业第二次重组的风向标。

  唯一的选择

  在2002年前后,东航先后兼并长城航空、云南航空和西北航空等五家民航企业,一系列规模空前的大收购,使东航风光无限,但重组带来的整合困境以及之后东航战略的摇摆,使东航的竞争力迅速下降。

  2005年,东航亏损4.67亿元,2006年,继续巨亏27.79亿元。与此同时,另一大航空集团国航则实现了35亿元的盈利。

  “寻找战略投资者是东航唯一的出路,是没办法的选择。”东航一位高管忧心忡忡地说道。

  当时东航就制定了内部的“择偶”标准:一、必须是航空公司。对于东航来说,钱并不是第一位的,东航期待战略投资者能带来资金以外的东西;二、战略投资者必须具备好的管理和品牌。东航希望引入的是国际竞争的经验,而不是资金管理者,希望能建立一个公司治理的平台;三、文化的兼容性,必须能与东航的文化兼容。

  新航进入了东航的视线。新航是世界上声誉最好、盈利能力最强的航空公司之一,即便是在全球航空公司大面积亏损的2004年,新航的营收仍然高达120多亿新加坡元,盈利约13亿新加坡元,较前一年增长将近一倍。在企业破产和依靠政府出手救援屡见不鲜的欧美航空业面前,新航的卓越性显而易见。

  于是,新航成了东航的最合适的“救命稻草”。

  9月2日,东航宣布将通过H股定向增发引入新航和新航的控股股东淡马锡作为战略投资者。这是长达两年的“东新合作”谈判的阶段性终点。在投资入股的同时,进驻被投资方的董事会和运营部门,这在中国航空业对外资开放以来也尚属首次。

  目前,国际长航线是国内航空公司的“软肋”,由于没有足够客源,国际航线大多亏损,东航飞一次纽约要亏200万元,而新航在新加坡到香港航线上,即使票价提高300美元都不怕票卖不掉。

  “由于注重服务和细节,新航的公务舱票往往买不到,而我们的公务舱票打折还卖不掉,这就是双方的差距,也是东航要学习的地方。”东航董秘罗祝平说。

  如今,新航决定把其在长航线上的经验“传授”给东航。现在,双方的设想是,先在纽约或者伦敦这样的金融城市做试点,新加坡和上海航段实现代码共享,东航在上海到纽约段则由新航对客舱布局、人员服务、市场销售制定标准。以后这个标准会推广到澳大利亚、法国等其他国际航线。

  “第三者”插足

  然而,一切并没有像东航期待的那样一帆风顺。

  即将走向“婚姻殿堂”的东航和新航只能低调行事,因为这场“婚事”还需东航分别召开A股和H股股东大会讨论通过。而通过不断增持东航H股,国航目前是东航H股的第一大股东,在东航A股和H股的持股总量也保持首位。根据规定,股东大会需要到场的三分之二的小股东同意才能通过。

  当东航与新航的谈判已到最后阶段时,国航就开始以罕见的阻击方式不断增持东航H股股票。东航高管开始感到不安,而国航却轻描淡写地表示这只是中航方面的投资行为。

  此时正值国内三大航空公司重组的流言尚未平息之际,经过4年的重组整合后,国航由于种种原因在逆市中强劲上升,而其他航空公司则集体陷入困境。巨大的财务压力使这些航空公司纷纷开始寻找第二次重组的机会。而摆在他们面前的无非是两种选择,一是参与本土航空公司的重组,此前即传出政府有意推动“国航、南航和东航三家合一”以及“国航和南航兼并东航,国航与南航‘南北分治’”的消息;二是寻找境外战略合作伙伴,可以股权换管理,还可以互换权益即交叉持股。

  第一种选择并不是东航希望的方向,东航认为2002年的第一次民航大重组就是一个教训,政府“拉郎配”式的重组方式只会削弱企业的“软实力”。

  而国航则极力推动重组,认为中国需要一个“超级承运人”来应对国际航空的竞争。于是,它不仅向政府方面提出了自己制定的“三合二”或“三合一”方案,还险些通过与国泰联手,以更高的价格收购东航,充当“东新合作”的“白衣骑士”。

  在这种僵持状态下,起决定作用的可能还是政府有关部门的最终态度。然而从民航总局到国资委来看,对于这一事件的表态并不容易。

  2006年底,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强调国有经济要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绝对控制力,这其中包括民航业。而东航为了说服从民航总局到国资委、发改委等一系列政府部门,已经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并且这种工作直到现在仍在继续。

  而一旦股东大会和政府部门最终都畅通无阻,东航和新航的“联姻”,将使中国航空业的竞争格局书写更多种可能。陈姗姗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