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服装的创意进行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8日 01:10 财时网

  作者:刘鹤翔

  2007年,对于有着2万亿年产值的中国纺织服装来说,正在从普通的加工业大步迈向时尚产业。

  今年的北京国际时装周,中国设计师协会推动了设计师刘薇与纺织巨头日本旭化成集团的合作。这家有着1200亿元人民币年销售额的日本企业为刘薇提供了“宾霸”铜氨丝面料和里料。

  对时装周来说,日本旭化成加入的意义在于,昭示了新型面料的重要性。“当我们要提高产品品质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提高‘面子’的质量,而且要注重‘里子’的质量。而宾霸面料为我们带来的高品质的里子。”中国设计师协会主席王庆说。在王庆看来,这次合作是创建中国版迪奥的开始,尽管离目标还相当遥远。

  设计师品牌与纺织工业巨头的结合是欧洲现代时装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模式,王庆希望中国服装业也实践这种模式。不过在中国,设计师与服装工业的结合并不深入,中国的设计师品牌也还不像在西方一样成为服装市场的主体。因此,设计师必须善于为自己的创作找到产业依托。

  今年北京国际时装周上亮相的设计师,在商业路径上呈现多元发展的格局,有为品牌企业捉刀的,也有通过设计品牌融资的,还有的以自有品牌和纺织品巨头开展合作。不过,这些模式上的突破还刚刚开始。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的服装的品牌力量和服装产业的规模很是不相称。

  “中国风格”的形成主要依靠设计师的努力。许多设计师认为,中国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对一个服装设计师来说,能调动的资源几乎是无穷的。“但中国元素已经在出口转内销了,这是一个挑战。同样是中国传统服饰与传统文化元素,外国的设计师也在用。即使是最纯正的中国元素,如果我们再没有深层次的创新,就连老外都也觉得没有新意。”设计师计文波说。大团花、龙、凤,或者京剧、书法、水墨画代表中国,但将这些中国元素呈现为中国风格,需要设计师的内化。

  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已经认识到了设计师的价值,他们希望自己的品牌和设计师捆绑在一起。为品牌增值,设计师还需要更多地了解和适应市场。“中国市场还不成熟,不稳定,中国顾客的品位在不断变化。消费者变化着,有的设计师却过早定下框框,不能随之而校正自己的方向。闭门造车一定走不远。”设计师张肇达说。

  毕竟,服装设计师是工业设计家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家,创意的目的不仅在于制造流行风尚,还在于赢得市场。■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