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南融合 中国汽车工业聚变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7日 23:44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曾业辉 12月26日下午3点,上汽集团与南汽集团五位高层的手握在了一起,至此,中国最大的汽车并购案尘埃落定。按照上汽与跃进签署的全面合作协议,跃进集团下属的汽车业务将全面融入上汽。 跃进集团是南汽的最大股东,作为同属长三角的两大汽车集团,上汽与南汽的合作意味着双方可以资源共享,更标志着上汽将超越一汽,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企业。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目前东风正与哈飞汽车的主管单位中航二集团展开谈判,东风计划出资20亿元参股哈飞。 上汽与南汽、东风与哈飞,这些“1+1”事件的背后,预示着中国汽车业“核聚变”时代的到来,其发挥出来的合作效应,将大大提升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竞争力。 双赢不在价码 按照协议,跃进集团的整车及关键零部件资产将并入上汽集团控股的上海汽车;其他零部件及服务贸易资产将进入上汽与跃进合资的东华公司;上海汽车出资20.95亿元购买跃进整车和关键零部件资产,跃进将持有上海汽车3.2亿股股份和东华公司25%股权。 12月27日,有媒体计算出20.95亿元现金再加3.2亿股股份,相当于上汽集团收购跃进花了107亿元。此外,由于南汽的净资产收益率要低于上汽,导致市场可能出现上汽花大价钱买了一个“包袱”的猜想。 实际上,这种算法存在一定误导。 当日,上汽集团有关方面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是不应按市值去折算;二是20多亿元现金虽划归跃进,但现在跃进已经全部并入了上汽;三是跃进所持3.2亿股占总股比还不到5%,即使有影响也不大;四是双方合作后,在品牌、研发、产供销等多方面可发挥协同效应,扩大规模,降低成本。 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表示,至2010年,南汽南京基地的产销规模将达现在的3倍,成为上汽重要的新的增长点。 “三不变”不碍统一 荣威和名爵都源自英国罗孚,分属上汽和南汽的事实导致双方争斗激烈,签约当日,上汽集团副董事长陈虹表示今后将保留两个品牌,实现并行发展。此外,按此前双方的约定,并购完成后,南汽方面的相关企业名称不变、法人地位不变、税收渠道不变。 两个品牌并列再加上“三不变”原则,是否会使合作产生“裂隙”呢?胡茂元明确表示不担心,因为是全面融合,现在大家是一家人。 胡茂元反复强调协同与统一:“将实现一体化管理,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研发、统一采购、统一生产、统一营销,做到1+1>2。” 全面合作之后,将实现品牌共存,荣威坚持走典雅路线,MG名爵则将生产跑车系列;将实现资产共享,名爵等整车项目并入后,由上海汽车乘用车分公司一体化管理,生产基地不再以品牌划分而以产品平台划分;将实现研发共融,名爵在英国的研发人员将部分进入上海汽车英国工程技术中心,国内研发人员将部分进入上海汽车全球技术研发中心。 盘活南京菲亚特 据了解,与上汽合作后,南汽将终止与菲亚特在乘用车方面的合作,南汽所拥有的南京菲亚特50%的股份将转让给上海汽车。目前,上海汽车正为此进行下一步规划,一旦菲亚特集团退出合资公司,上海汽车将介入并盘活存量资产。 上汽的管理及技术优势有利于南京菲亚特脱困;攀上上汽这根“高枝”,对菲亚特在中国市场的拓展有利;上汽除大众、通用外,现在又多了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菲亚特,可以说合作实现了多赢。 菲亚特退出南汽后,原派力奥、西耶那、派朗的众多车主是否会陷入无人管的状态?对此,南汽集团董事长王浩良表示,16万菲亚特客户不必担心,原有的网络会继续提供技术支撑和售后服务。 再添商用车新军 在商用车领域,上汽旗下原有上海汇众、上海申沃和上汽依维柯红岩三家整车企业,在重卡、城市客车和客车底盘等方面占有一席之地。 收购跃进后,其旗下的南京依维柯、南京菲亚特和南汽名爵三大整车企业将自动并入上汽,而商用车则是南汽最主要的优质资产。 南京依维柯是中意间最大的合作项目,产品分为IVECO和跃进两大平台,在研发方面,南京依维柯是中国最早具有独立研发能力的轻客企业;品牌影响力方面,IVECO是中国轻客市场的绝对主力。 收编南京依维柯后,上汽能迅速弥补其在轻客市场的不足,形成完整的商用车产品链。 合纵连横提升自主竞争力 2002年前后,国内汽车业曾兴起一阵重组并购潮,通过联合对抗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收编计划。 时至今日,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汽车生产、销售、研发及零部件领域的渗透越来越深,对市场的主导也越来越强势,通过价格杠杆、新车型的快速投放及对销售网络的控制,对民营汽车企业发展及三大的自主努力形成了巨大挑战,有的民营企业面临生存考验,有的被迫转型,吉利调低今年的产销目标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 “十一五”期间,三大集团扩大自主产品比例有明确的数量目标。收购跃进后,将使上汽的年产销目标较快达到200万辆,不仅壮大了上汽的自主实力,对南汽的自主发展也是一大提升。 东风自主品牌的核心力量在商用车领域,按规划,至2010年,东风的自主品牌车要达到72万辆,如何进一步提升乘用车的自主力量,是东风的一块心病。 哈飞则是国内微车市场的主力之一,哈飞路宝、赛豹等乘用车品牌已征战多年。东风若能与哈飞联手,无疑将使武汉的东风汽车乘用车公司与哈飞形成南北呼应之势。 “联合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胡茂元的话道出了上南合作的深层原因。 目前,中国单个汽车企业的规模仍然偏小,在现实的压力下,联合是一种有益的选择,达到一定“临界”规模时,“聚变”效应就能凸现出来。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