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国企业欲规避国产化率要求图霸中国风机市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6日 09:39 经济参考报
本报记者:武勇 吕福明 记者近日调研时发现,跨国风电企业为规避我国的国产化率要求,开始利用合资或者独资的方式大规模进入中国,虽然促进了中国风电产业的发展,却抢占了国内风机制造企业的市场,在合资过程中又垄断核心技术,限制了国内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发挥。 为了鼓励和支持国产风机制造企业,我国中长期发展规划强调了要培养大型兆瓦级风机整机的制造能力,目前对风电场招标设备有70%国产化率的要求。 “跨国风电企业为了进入中国市场、规避国产化率的要求,纷纷来华与国内企业合资或者独资建厂。”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李俊峰说。据了解,如今,包括丹麦维斯塔斯、印度苏司兰、GE能源和德国蒂森克鲁伯在内的全球跨国风电巨头已齐聚中国,均占据了10%以上的市场份额。全球第二大风电巨头西班牙格美萨公司在天津设立的风力发电机生产基地,也成为格美萨在海外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生产基地。 沈阳华创风能有限公司生产总监蔡晓峰说,目前我国风能行业已占全球市场份额10%,跻身世界前五大风电市场。按照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我国风电规模将在2020年达3000万千瓦,保守预计风机设备类的市场容量将达到2000亿元以上。但与我国广阔风电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风力发电设备制造水平的低下。 据了解,2006年并网型风电机组新增市场份额中,国产风机占到45%。而这已是历年的最高纪录。尽管国外风电设备的价格高昂,比国产风机价格高出20%以上,但在与“中国制造”的竞争中却往往胜出,技术优势是其击败中国风电设备厂商在退税、低价等方面优势的法宝。 记者还了解到,近年来,“合资”不“合心”成为合资企业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以风机制造行业为例,外方在核心技术、零部件等方面占据主导权,其价值取向是效益第一,合资企业在它们眼中只是个加工厂,中方却希望用市场换来技术,逐步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可在实际操作中,外方往往利用控股权排挤中方,甚至造成合资企业巨额亏损,最终使中方退出企业让出市场。 宁夏天净电能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一位不愿意透漏姓名的管理者说,2005年12月底,德国恩德集团和宁夏发电集团以及天净集团共同成立恩德(银川)风机制造公司,可由于德国企业是大股东,他们主要负责生产、管理和销售,一方面控制了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另一方面又将原来核心制造技术以及专利转让的承诺当成了一纸空文,致使企业连续两年亏损上千万,长远看只能是国内企业转让股份,国内风机市场让给德国企业。 宁夏电力公司总工程师邓永辉说,为了避免国内风机市场完全被国外企业垄断,国家今后应投入一定的配套资金支持国内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蔡晓峰补充说,我国相关部门注意在招投标阶段,积极为国内企业创造条件,寻找国外愿意转让设计制造技术的合作伙伴,签订转让协议,参与投标;在中标签合同阶段,国内企业要积极参与问题澄清、合同谈判,将转让协议作为合同附件,具备法定效力;在生产设备安装改造后,国内厂家都应参加设备的安装调试及试运行,从中发现问题,以利更好地提高产品质量或找到改进的着眼点。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