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高国富:太保更倾向于企业价值增值计划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5日 09:41 21世纪经济报道

  上海报道 本报记者 王芳艳

  12月25日,中国第三大保险集团——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以下简称“太保”)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太保发行价30元,远超中国人寿,直逼中国平安,募集资金300亿元。

  有人形象称,太保上市可谓经历了近“八年抗战”。此刻,担任太保董事长近一年半的高国富,终于可以长吁一口气了。

  12月24日,在挂牌的前一天,高国富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在太保之前,高国富先后担任过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开发公司总经理、上海万国证券代总裁、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总经理等。

  高国富强调,未来几年,太保将专注保险领域。主要是支持主营业务发展,包括产寿险、资产管理公司,比如,会对产寿险增资,进一步充实偿付能力。另外,还要设立养老金公司。

  高国富说,太保的目标是“要推进和实现可持续的价值增长”。至于股权激励,“我们也希望推行,但是要得到监管部门和股东大会同意,”高国富说,“我们更倾向于考虑企业价值增值计划,而不是股价增值计划。不过目前我们还没有方案。”

  我们原来预期是25元

  <21世纪>:30元定价出乎意料,您怎么看?

  高国富:实事求是讲,我们原来预期是25元,没那么高,对应市盈率30倍。不过几天路演下来,投资者反响热烈。从某种程度上说,30块的定价也合情合理。

  <21世纪>:您到太保一年多了,其间对内部做了哪些改造以达到上市公司要求?

  高国富:太保是一家基础比较好的公司,位列保险行业的第一集团,并且市场份额稳定,寿险市场占有率总是在9%-11%,产险11%-13%。

  选择凯雷进来是正确的

  <21世纪>:您对凯雷入股后所做的工作满意吗?

  高国富:我对凯雷的工作是既满意又不满意。2004年-2005年太保寿险连续两年偿付能力不够,诸多业务受到保监会黄牌警告,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当时,我们要解决偿付能力的问题,当然途径有很多,可以引进中资或者一般性的外资,不过最终选择了凯雷,我认为这个选择是正确的。这家PE历史悠久,在美国PE中算是比较成功,而且投资理念是在再造企业中实现它自己的投资增值。

  凯雷进来后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带进先进管理理念。凭借凯雷在国际上的人脉关系,太保可以引进专业的海外背景的高级管理人才。当然,它还带来资金支持,帮我们大大改善了寿险偿付能力。凯雷在董事会也有积极作用,使董事会构成更加科学合理。

  所谓不满意,是我对他们的期望也是无穷尽的,要不断推动他们为太保集团提升价值提供建设性意见。

  <21世纪>:太保将如何促使集团价值提升?

  高国富:过去我们是集团与产寿险相对分割,这也是客观现实造成。现在我们正在设计集团化管理的公司治理架构,它能对提升集团价值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现在产寿险资产管理公司董事会更多的是集团的董事和集团高管人员组成,更能符合集团一体化管理的要求。

  <21世纪>:也就是说,把凯雷在寿险的股权转化为集团股权后,还要保留寿险的董事席位?

  高国富:本来就有,而且我们要把凯雷增加到产险董事会、资产管理公司董事会。与此同时,把宝钢、申能的董事也增加到产寿险、资产管理公司,使得集团董事会决策更科学,更了解基层情况。

  <21世纪>:大摩和高盛入股平安,在平安H股上市前就卖给了汇丰。凯雷以后是不是也会把股权转让给其他机构?

  高国富:目前不会,他们已承诺要锁定三年。

  <21世纪>:H股上市后凯雷的股权是否不受锁定期限制?

  高国富:H股不受A股规定影响,但转成H股不能马上抛,要符合香港联交所监管要求,这要取决于内地监管政策。凯雷非常愿意再持股7年-10年,这样增值会比较巨大。当然最终是不是抛售,还是要看凯雷基金大会的表决情况。

  上市后增资产寿险

  <21世纪>:太保上市后,是否会对产寿险增资?

  高国富:我们募集资金300亿,肯定会对产寿险增资。主要是支持主营业务发展,包括产寿险、资产管理公司,另外,要设立养老金公司。

  平安国寿上市后偿付能力达到300%,甚至400%,我们在上市后也要进一步充实。

  <21世纪>:上市后在经营理念上会怎么调整?

  高国富:我们刚开了很成功的务虚会,把投资者路演提的问题整理出来。在这个会议上,我们达成共识,目标是推进和实现可持续的价值增长。这就首先需要有一套指标来衡量,也就是董事会怎么衡量我们,我们怎么衡量产寿险公司,产寿险怎么衡量下面的分公司。

  第二,上市以后如何借助东风,进一步提升集团价值。集团价值中最大一条是集约化管理,而不是各自为政。集约化管理有几个重要方面,一是共同铸造一个品牌,提供统一服务规范和标准;二是通过技术手段,在上下形成专业的合规文化;三是要降低成本,从游击战变为阵地战。

  第三,从上到下,建立一致的激励机制,使得绩效考核能够变成上下一贯的文化。有可能是期权激励,有可能是奖金激励等等一揽子计划。

  <21世纪>:平安、国寿在投资上形成各自特点,太保是不是有类似的投资想法?

  高国富:我们要努力向他们学习。国寿是一业(寿险)特强,市场占有率达到50%,我们在10%左右,而平安向金控方向发展,各有特点。

  我们是产寿险均衡发展,专注保险主业的综合保险公司。中国保险市场还有很大潜力,我们的优势资源也在保险,所以我们决定集中精力做保险。也不排除,数年以后,内部实力强了,就做一些其他行业投资。

  <21世纪>:2007年太保的盈利,主要受益于资本市场。如果以后资本市场波动很大,是否会对你们盈利的影响比较大?

  高国富:您前面说的是对的,后面的话我不认同。2007年盈利有多重原因,一是太保推进转型,不仅注重规模,而且注重价值提升。二是在资本市场抓住了机会,去年投资收益6.1%,今年上半年7.6%。

  资本市场对我们有影响,但又影响不大。这主要是保险资金的特点决定的,我们更多的是把资产长期匹配起来。我们现在基金和股票投资比例不超过20%,更多是固定收益类投资,包括银行存款、债券。

  保险资金更注重长期安全匹配,不在于短期股票市场。和证券公司相比,我们所受的资本市场影响比较小。

  企业价值增值计划

  <21世纪>:您说到要建立统一的激励机制,太保现在对股权激励机制有何想法?

  高国富:从我内心来讲,上市后很多员工期待像其他公司一样拥有某种意义上的股权激励。现在股权激励也越来越规范,我们也希望推行,但是要得到监管部门和股东大会同意,否则无法做。

  至于模式,我们认为,股价波动往往不能和一个团队的劳动完全挂钩,而是和资本市场波动密切相关,所以更倾向于考虑企业价值增值计划,而不是股价增值计划。不过目前我们还没有方案。

  <21世纪>:这个覆盖面多广?

  高国富:这个还没讨论,我个人希望覆盖面宽一点,这是符合现实基础和中央要求的。现实是太保有70多个分公司,全国大大小小机构5400个,近6万名员工,营销员接近20万,如果像西方那样只激励高管,不符合现实。我个人想法是要覆盖面宽点,不过这也要看最终方案和监管意见。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