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厦门PX敢于放弃 天不会塌下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3日 11:45 经济观察报

  艾君

  厦门PX项目可能迁建漳州。尽管目前仅仅是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但按照近来这个事件的所有迹象判断,这一曾引起市民强烈担忧的重化工项目的迁建应该是可以预料的事情:一个是民意的无遮拦的披露,市民代表八成以上对复建投下反对票;一个是主流舆论的导向,19日《人民日报》在重要版面刊登长文称各方专家一致意见是 “择地迁建”;还有一个,当地政府对“迁建”的传言并未否认。

  就厦门市政府而言,如果放弃PX项目,会失去什么、得到什么呢?现在看来,失去的是一些财政收入,得到的是民众的支持和政府公信力的恢复。而失去的收入可以通过得以保存下来的长期的、可持续的文化旅游产业资源开发来弥补,民众的支持和政府公信力的恢复则能为厦门的未来奠定政治基础。所以,看起来厦门短期内放弃了一些东西,但是,以“可持续”的观点看,厦门得到的远远大于失去的。

  只要承认现代政府并非“全能政府”,就一定要承认政府最初的决策并非件件都十分完美,可能会不合情理。需要申明的是,这种“不合情理”的决策并不都是出于私心的、不可告人的,绝大多数是缘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

  比如PX事件,厦门市政府的决策者可能更多地是考虑了整个厦门市的利益,这是公益的,但这个决策严重影响了PX项目周围居民的利益,决策的差异实际上是 “整体”与“局部”的差异。如果在民众权利意识未被激活的年代,这样的决策也许就过关了,但是,现代公民社会的标志之一,是不能以“整体利益”之名损害局部利益、少数人利益。

  那么,政府放弃那些“不合情理”的决策就应该成为一种常态。我们之所以还不习惯放弃,是因为“全能政府”的概念还深有基础,是因为政府“绝对权威”之“魅”还没有全部去除。

  决策是否“合情理”,标准说起来简单:科学与民主。情即民意,理即科学。用这样的标准来对照厦门PX项目的决策,是“迁建”还是“复建”,结论不言自明。以“科学”标准论,中国环境科学院所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已经明确:“居住区”和“化工区”只能舍一取一,鱼和熊掌不能得兼;以“民主”标准论,日前进行的论证会上,8成以上市民反对这个项目。

  但是,科学与民主以往还没有真正走入决策的程序中。厦门PX项目上半年之所以出现风波,是因为在科学程序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未曾公开,连人大代表都看不到;在民主程序上,民意的表达几乎被完全忽略,听证会、公共舆论、人民代表大会等机制未能激活。

  然而,觉醒的公民意识和封闭的传统治理方式产生矛盾是必然的。公民会以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而现代信息技术又为公民表达提供了难以遮蔽的平台,号称百万短信的传播,就弥补了传统舆论的空缺。

  厦门PX事件证明,公共决策必须把民主与科学列为制度程序,如果决策过程忽略了这样的程序,民意沸腾之后,政府还不得不补上这一课。而补课是要交“学费”的——公众为争取表达权付出的精力,政府为说服公众所做的一系列努力,政府对企业前期投入的补偿和迁建的重新投入。社会已经不可避免地为此付出了沉重的成本。

  政府的转型,就是从无限政府到有限政府、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这种转变,必然要舍弃一些东西。固守过时的、封闭的治理方式,以及一些有悖民心的利益追求,可能徒增社会成本,还会在民意的“倒逼”下从头再来。相对此而言,政府敢于拒绝和放弃那些“不合情理”的东西,天塌不下来。从厦门PX事件看,政府最终采用了科学与民主的处理方式,这是值得赞赏的进步。但是,关于拟议中的迁建漳州,是否更应该借鉴厦门的教训与经验,以使决策更科学、程序更透明、民主更充分些呢?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