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小保险企业遭遇瓶颈亟待政策扶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0日 14:40 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信息网

  摘要:近年来,在各方资本的追捧下,一批中小保险企业应运而生,成为保险市场发展的生力军。然而,在目前保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中小保险企业群体面临着诸多难以逾越的共性障碍。比如,增加资本金困难、投资渠道相对狭窄、缺乏人力资源竞争优势等等,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保险公司的发展。

  目前,我国共有保险公司107家,其中90%以上是市场份额低于5%的中小保险公司。随着这些中小保险企业逐渐站稳脚跟,保险市场的集中度也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由于种种障碍的限制,中小保险企业往往很难形成有效的规模和较强的综合盈利能力,在寻求自身定位的时候常常受到大公司战略的左右,自身的市场影响力被弱化。同时,迫于生存压力,不得不屈从于非理性竞争行为,被迫同质化,失去创新活力。

  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目前这种状况无法得到有效扭转,未来市场的两极分化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在今后3年-5年内,甚至会有中小保险企业倒闭或者被兼并的可能。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对其他中小保险企业的品牌形象以及市场认知度将造成沉重打击,使其发展更加艰难。

  正因为如此,常常听到中小保险企业群体呼吁政策扶持的声音,像对偿付能力实行差异化监管、放宽投资渠道限制等,以不断优化和改善中小保险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实际上,近几年来,无论从放宽分支机构批设限制、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的完善,还是从保险公司融资渠道的逐步拓宽、保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的改革,以及正在着手起草的《关于鼓励和支持中小保险公司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方面来看,不能说监管部门对中小保险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视而不见。

  有关专家认为,由于历史原因,全国性大公司具有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对中小保险企业的发展构成了比较大的压力。因此,从促进保险市场的良性竞争和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对中小保险企业进行适度的政策扶持,也许是为数不多的可以有效缩短历史差距的选项之一。

  但专家们同时也指出,从国内外很多中小企业的成功经验来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主要是靠企业自己的“打拼”,而不是“保护”出来的。如果对中小保险企业给予过多的政策扶持,也许短期之内会使其受益,但从长期来看,并不见得是好事。因为过多的政策扶持,有可能使中小保险企业创新的动力减少,对市场的灵敏度降低,最终会削弱其内在的竞争力。同时,对整个保险市场而言,也会在深层次上引起所有市场参与者的不同竞争待遇,产生扭曲竞争的不利后果。

  因此,如果中小保险企业将生存和发展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政策扶持上,显然是不现实的。关键还是在遵循市场竞争规则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通过明确的战略规划来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以差异化的竞争手段为市场提供有特色的服务和保险产品,从而开拓属于自己的市场。稳扎稳打,才是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银联信分析:

  目前,我国中小保险企业的发展面临三大难题:

  一是我国目前大小保险企业之间的差距过大,大公司具有很多历史原因形成的先天优势,对中小保险公司的发展具有相当的制约作用。作为新公司,面临着业务发展不平衡,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人才流失等压力。

  二是中小公司还有一个竞争能力的问题,为实现市场的公平竞争,监管机构应出台一些针对中小保险公司的扶持政策,比如在公司治理、机构建设、资本补充、投资渠道等方面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的帮助,以及优先考虑让中小保险公司上市等等,最终促进中小企业形成良性的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机制。

  三是对于中小公司来说,目前的投资渠道过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司的发展。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要发展需有集中优势、低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前两个优势中小公司都不具备,只有差异化优势,才是中小公司的最大优势和机遇。只有在这方面做好了,在挑战中才能做得更好。

  适合中小型保险公司生存的环境应该符合以下条件:1.监管方面应宽松合理,不应令中小公司诸多制肘,或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应付监管机构查询及报送数据;2.具有简单的税制以及较低的税率3.投资市场必须完善;4.拥有一个成熟的保险中介市场;5.必须以较低的成本来经营,在员工工资、租金等方面必须具有优势。

  过去中小保险公司面临的是机构网络发展问题,但由于这几年大家发展得都比较快,以现在的偿付能力计算标准,随着今后的发展,加上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有限,都会随时面临偿付能力相对不足的问题。因此,现在需要在政策上帮助中小保险公司建立一个资本补充机制,比如在投资业务方面给予中小保险公司以国民待遇、允许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可否考虑优先上市等等。另一方面,尤其是在产品、渠道和服务创新等方面,给新公司营造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而这其中就可能会涉及到对现有政策的创新上面。

  银行发展策略

  随着金融混业经营趋势的不断发展,银保合作已成为银行提高竞争力和经营效益的重要手段。银保合作本身存在缺陷,又在以基金为代表的其他金融产品竞争等直接因素的挤压下,银行保险的市场体系已经显示出其脆弱的一面。以“内忧外困”来形容目前银行保险面临的困境实不为过,加强风险监管应急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保险公司的发展战略出现偏差。规模和效益本不矛盾,许多产业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规模与效益呈正相关关系。但部分保险公司却刻意追求规模,以市场份额为第一经营目标,甚至不惜牺牲效益为代价。这直接导致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开发和基层绩效考核方面呈现明显的短期化。

  其次,市场份额提高的根本目的在于形成相对稳定的客户群,现有的主导银保产品虽然可以在短期内提高公司的市场份额,但过度倾向于理财性质的产品结构,割裂了市场份额与相对稳定客户群这一根本目标之间的纽带,市场客户群对公司的贡献度和忠诚度都较低,效益无从谈起,而由此形成的偿付风险却显而易见。

  第三,保险公司与银行的合作地位失衡。虽然已有部分保险公司在资本融合方面迈出了有力的步伐,但基于手续费支付的代销模式仍占主导地位,这就使保险公司在与银行的合作过程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银行销售的热情如何、手续费的高低,都可以令银行保险业务出现大的波动。

  第四,产品单一。目前,银保合作的产品中以中长期分红型和投资理财型产品为主。但这些产品设计保障功能不足,不能与银行现有产品形成互补。对保险公司而言,面对我国资本市场的限制与资金运用渠道单一的情况,过高的分红要求与资本运用困难,已经对保险公司造成双重压力,同时,单一产品的同质性也无法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营销压力较大,直接迫使各保险公司陷入“价格战”。

  最后,技术障碍。当前,我国各银行和保险公司因安全与技术等主客观原因,大部分没有实现电脑联网,没有建立统一的操作平台,许多业务代理还只能手工操作,银行在收费和出具正式保单、入账、资金划拨之间存在时间差,导致客户投保到保险公司承保的周期相对延长,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和差错,容易引起投保人、银行、保险公司三方不必要的风险损失和责任纠纷,直接影响客户到银行购买保险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基于以上分析,建议银行如下:

  首先应致力于提高“引领发展,防范风险”的能力,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引导创新”是“引领发展”的重中之重 。“发展”所要求的不仅仅是数量和速度,更是质量和内涵。具体到银行保险业务领域,加快发展就是改变原有的简单扩张规模方式,加快产品和制度创新,使银行保险业务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快”是速度,“好”是质量,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好”应排在第一位。

  其次应致力于转变发展战略,加速产品转型。保险公司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改变原有刻意追求保费规模的发展战略,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银行保险新品种,推动个险产品在银行渠道的拓展,使银行保险回归保障的本质。具体来说,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这方面的工作:一是趸交产品向期交产品转变,在销售重点转向期交产品的基础上,加快期交产品设计的再度转型,由理财型期交产品向教育、年金养老、健康保障等期交产品转变;二是理财型产品向保障型产品转变:既可以设计开发新的保障型银行保险品种,又可以将现有个险产品进行改良后通过银行渠道销售,在政策法规范围内积极创新,设计开发手续相对简单和统一的适销产品;三是单一产品向综合产品、差异化服务转变,要在对市场需求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树立差异化服务的竞争理念,设计开发体现公司优势的综合保障产品,为客户提供多层次的保险服务。

  三是应致力于加快资本融合,改革银保合作模式。要加速保险公司与银行之间的资本融合,在总公司层面形成稳定的战略合作构架。通过总公司与总行层面的业务渗透和资源互补,形成相对稳定的战略合作模式,有利于根本上改变银行与保险公司地位不对等的现状,最大程度上减少恶性竞争对保险业的伤害。

  四是加强营销战略合作。通过银行保险双方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和沟通,共同建立银行保险多层次的营销网络,并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制定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服务战略,形成一套体现竞争优势的差异化服务体系,同时,加强客户关系管理,积累长期客户群,对客户群体进行细分,研究不同目标客户群体的真正需求,做到知彼知己;对重点客户进行渗透式营销,对其他潜在客户尝试开展客户经理营销、网络营销、“捆绑式”销售以及信函账单、电话服务和信用卡服务等简单易行的新型销售方式,使客户获得方便、快捷、准确的“一站式”服务。

  五是加强技术战略合作。银行与保险公司应在保证各自系统安全的基础上,合理投入,加快技术开发,建立和完善网络信息系统,实现银行与保险公司间的联网,保证承保信息的及时输送和反馈,提高业务处理质量和效率,为银保深层次合作奠定技术基础。银行与保险公司实现网络互通,可以实现保险公司和银行电子商务系统的连接,使双方客户能直接从网上获得包括银行、保险及证券在内的全方位个人理财服务;可以加强保险公司内部自动核保系统、投保信息管理系统、结算系统与银行的合作,开发出适合银行保险需要的业务处理系统,从而为客户提供方便、友好的购买支持。

  最后,加强售后服务合作。目前,银行保险业务质量的提升不仅在于产品的销售,更关键的在于产品售后所必须提供的相应服务。这需要银行与保险公司共同研究建立售后支持和服务保障机制。做好相关产品的售后服务是银保合作的基础,更是树立金融信用品牌的保证。

  [本文由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信息网提供,未经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