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反哺生态 珠三角寻求可持续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7日 02:31 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记者 赵民望

  随着“土地告急、资源短缺、人口超负、环境恶化”的接踵而来,曾经被忽略不计的一些成本,随着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多年来区域经济圈内部不良因素的累积发酵,都在发出一个清晰的讯号:珠三角地区综合发展的成本显著上升。尤其是环境问题,已成为珠三角神话延续的潜在制约因素。

  日前公布的一个数据显示,拥有珠三角经济圈这个巨大经济引擎的广东省,今年1至10月国民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4.7%,全年将逼近3万亿元人民币,折合美元预计可达3900多亿美元,将首次超过台湾地区。

  据称,这是广东在1998年超过新加坡、2003年超过香港之后,又一次超越“亚洲四小龙”的成员。

  如此速率的大步跨越以及屡破“亚洲四小龙”腾飞记录的超速发展,彰显的正是一个区域经济圈巨大能量的释放。

  然而,随着“土地告急、资源短缺、人口超负、环境恶化”的接踵而来,曾经被有意无意忽略不计的一些成本,随着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多年来区域经济圈内部不良因素的累积发酵,都在发出一个清晰的讯号:珠三角地区综合发展的成本显著上升。尤其是环境问题,已成为珠三角

神话延续的潜在制约因素。正是在这种情势下,广东启动应对战略,珠三角成为节能减排的重点地域。

  灰霾、咸潮与近海垃圾

  大学毕业南下打工的小丽,现在深圳一家企业做管理工作,她对兰州冬天的气候景象记忆深刻:“这里现在跟兰州有什么区别?到处都灰蒙蒙的,太不舒服了!”在短短几年的南方生活里,她感觉“这几年深圳等几个城市的环境质量下降得很厉害”。

  仅仅持续一段时间的灰霾天气,就让珠三角生态环境的脆弱暴露了。

  8月26日,深圳出现了今年以来最严重的灰霾天气,整座城市笼罩在一片茫茫白色中。当日监测的最低能见度只有1.5公里,整个白天的最高能见度也不超过3公里,远远低于日常夜晚的能见度7至8公里。

  每年的这个季节,珠三角所要应对的另一件大事就是咸潮。今年,咸潮比往年更严重。

  据珠江水文局水情处分析,11月降雨量为1956年以来的历史第一枯,较多年同期平均偏少七至八成。11月下旬流域降雨严重偏少,较多年同期偏少九成以上。咸潮开始涌动。

  与此同时,广东省饮用水水源地不断受到污染。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排入各城市水源地的废污水量超过17000立方米,造成各地市饮用水不同程度的污染,这也是造成水质性缺水的主要原因。全省因供水水源受污染影响的水质性缺水人口达1600万。

  在珠海市情侣路通往香洲码头路口的一块巴掌大的海滩上,不露面目的女清洁工,正在清理遍布的垃圾。形形色色的垃圾随着海浪,就在这里重复着每一天与清洁工的交手。这是一个缺乏故事情节的海边清晨,却是一个没完没了的场景。

  也就在同一时间,拱北方向的一个排污口里乌黑的废水不断地汇入海洋。

  珠海绝对是珠三角城市“后发”模式的样板,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连续3年拿到了全省珠江综合整治“第一”好成绩的环保模范城,尚且存在不小的环保漏洞,珠三角其它城市的问题显而易见。

  今年5月份,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在其发布的2006年广东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中说:全省海域总体污染形势非常严峻,与几年来的海洋环境监测结果比较,主要受陆源污染等影响,广东海洋污染不降反升,近海海域污染面积在不断扩大,受监测的近海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下降。

  如果说灰霾天气、酸雨的频频光临,可以由全球性气候的变化承担部分责任的话,那么近海污染的如此状况,罪魁祸首则完全是陆源污染物的大量入海。

  陆源污染物大量倾泻,已经使海洋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垃圾场。根据广东方面的监测,在82个可测污水入海量的排污口中,污水年入海总量高达82.98亿吨,比5年前的约50亿吨高出60%左右,去年污染物年入海总量则达126.22亿吨。

  工业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特别是部分排污口的连续超标排放,致使排污口邻近海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可持续发展应对战略启动

  在珠三角的多项经济指标排名中,佛山是靠前的。遗憾的是,珠三角空气质量佛山却最差。

  依据香港环保署与广东省环保局共同发布的2006年下半年珠三角空气质量报告,佛山是珠三角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在4项指标中,其二氧化硫(SO 2)、二氧化氮(NO 2)及可吸入颗粒物(PM 10)三项指标都居首位。来自气象部门的资料还显示,佛山5年灰霾天气的平均天数都是最多的,每年达到151天。

  目前,佛山市共有陶瓷生产企业230多家,去年总产值为460多亿元,占佛山工业总值的7%,但能耗占20%。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佛山市的污染物排放早已超过其环境容量。

  上述问题并非佛山独有,全速运行的珠三角经济快车,在消耗了太多的能量后,正在遭遇的不只是空气质量的下降。在中国最发达的这个经济区域,“难以为继”已经成为现实问题,至少在深圳率先提出这个问题的同时,广州、佛山、东莞等珠三角城市几乎同病相怜。

  高耗能、高污染产业集聚的产出效应,短期内造就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实实在在地贡献了城市的GDP;反过来,不计算生态环境成本的发展,最终导致一再透支的成本和风险无限放大。其中,更要包括那些重污染企业生产工序上的“职业性中毒”者。打工者以其低廉的价格为珠三角的腾飞提供了足够强的劳动力,但是他们获得的报酬中并不包含涉及健康的补偿。

  记者注意到,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势下,广东省可持续发展的应对战略早已启动,其中珠三角城市就是广东省的重点区域。

  用立法推动节能降耗

  日前,广东省环保局“污染减排在行动”的首站达到佛山,按照该局的要求,如果完不成“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43%的任务指标,佛山将面临区域限批。

  对珠三角在环保上采取如此严厉的行政手段,是必须的一个过程,也是污染减排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生产能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责任追究、区域限批、经济手段等措施都将采用”,这是广东省环保局的态度。事实上,从2003年起,通过对产业的布局进行调整等措施,广东省先后淘汰、关闭污染重的小水泥厂和小火电机组等20类小型工业企业1600多家。

  此间有台资企业老板回应记者采访时说:政府现时应采取足够措施来对抗气候暖化问题。广东省必须牵头,使其它城市联合起来,共同治理珠三角地区的水源、大气、海洋等环境污染问题;另外,尤其应该尽快制定出与减排目标一致的节能减排政策。

  记者也从日前广东省政府联合中央有关部门举办的“节能降耗与新型工业化高层论坛”上获悉,“用立法推动节能降耗”已经成为共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台就此指出:“必须着眼于建立长效的节能新机制,提高

能源研发投入力度,实现重点技术突破,形成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形成政府引导、多投资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科技研发投融资机制。”

  他认为,广东应该加快改造传统制造业,提升其技术水平和

竞争力;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地位。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