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上海米其林回力将分家? 外资轮胎企业倾向独资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5日 12:33 21世纪经济报道

  北京报道 本报记者 丛刚

  降价冲击合资品牌

  日前,来自轮胎市场的消息显示,上海米其林回力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米其林回力)生产的米其林品牌轮胎价格大面积下调,致使合资公司的回力品牌轮胎受到冲击。

  上海米其林轮胎公司是法国米其林和上海轮胎橡胶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合资企业,但是最近传言双方矛盾不断升级,甚至已经出现分家的可能。

  "米其林轮胎原本处于中高端市场,但是其下调价格后,已经逐渐抢占了中低端轮胎市场的份额。"据接近上海米其林公司的消息人士透露说,"米其林降价后,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回力轮胎。"而这也为合资公司的合作更增添了不稳定因素。

  12月14日,本报记者致电米其林中国传播部陈锦华,询问关于米其林品牌轮胎降价以及上海米其林回力双方股东分家传言一事。陈表示,回力品牌是米其林集团非常重要的资产。米其林中国有三大品牌支柱:米其林、回力和百路驰。在这个多品牌战略下,米其林在中国轿车替换市场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因此,米其林会继续坚持发展我们的多品牌战略。米其林总是在密切关注市场价格的动向,并根据市场情况、客户需求变化、原材料价格等各种因素调整价格。

  2001年4月,米其林集团与上海轮胎橡胶股份公司等股东联合共同组建了上海米其林回力,米其林以1.7亿美元收购回力轿车轮胎厂的资产,其中米其林控股70%,上海轮胎橡胶股份公司持股28.5%,剩下的1.5%由上海轮胎股份公司和另外一家上海企业持有。

  合资企业的数年亏损,使得中外双方在运营机制上出现分歧。2004年合资公司亏损1.252亿元,2005年亏损5499.55万元,2006年亏损7536.56万元。到目前为止,由于管理体制、人事矛盾等多方面的因素,双方的合作仍然不是很畅快。

  分析人士认为,上海米其林回力同时生产米其林品牌轮胎和回力品牌轮胎,而米其林品牌轮胎价格的下压,表明米其林已经开始向中低端市场挺进,并为分手做好准备,一旦分手,米其林不只可以保住中高端市场,而且可以顺利挺进中低端市场。

  但是同属于一个工厂生产的产品,米其林品牌轮胎的降价,直接冲击到回力品牌轮胎的市场,因为米其林和回力分别是高端和中低端的品牌。

  消息人士表示,米其林的降价已经表明股东双方合作的不确定因素逐渐增强。但双方究竟会不会分手,目前还没有进一步的消息。

  外方独资潮起

  上海米其林回力中外股东矛盾的出现,已经在外资轮胎行业传开。而受此影响,今年国外轮胎巨头在与国内企业合资时已经表现出回避和专业轮胎厂合资的想法。

  11月27日倍耐力集团于山东兖州成立第二家工厂,并正式投入生产中高档轿车轮胎。这个工厂由倍耐力集团与银河集团共同出资,其中倍耐力所占股份为75%。山东工厂将成为倍耐力在东方(亚洲)的生产基地,将来的出口比例可以达到50%。

  选择与山东银河集团这家并非专业轮胎生产企业进行合资,倍耐力的意图也是显而易见的。其首席执行官弗朗西斯克甚至坦言,倍耐力公司不需要找一个完全专业的或者行内的合资者来和我们配合,这样如果产生了弊端双方都不会让步。

  在早期,世界三大轮胎巨头米其林、

固特异和普利斯通,相继在我国设立了合资或独资公司。但是在合资公司的发展过程中,跨过巨头通过股权变换,逐步掌握了对合资公司的控股权,或者变换成独资公司。

  1995年底米其林在沈阳成立了第一家合资轮胎公司,1997年米其林又增设三家合资公司,上述4家合资企业于2002年1月1日完成合并工作,并于2003年8月1日成为一家外商独资企业。

  而在上海米其林回力的合资过程中,米其林也曾试图通过增资计划,将中方股东的股权进行稀释。

  今年10月,世界轮胎十强企业中的最后一个没有在中国投资的德国马牌轮胎,也在安徽合肥签下了投资协议,而马牌轮胎也毫无疑问的选择了独资建厂。

  大陆马牌轮胎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柯瑞柏表示,新工厂将于2008年年中动工,2010年年初正式投产。预计项目达产后,可年产乘用车轮胎420万条。而且在满足中国市场的情况下,合肥工厂也会有出口计划。

  "我们知道现在中国市场有一些合资者双方都是行家,因为双方都是专家,所以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弊端。" 弗朗西斯克说,"这个我们不讲名字,但是大家都应该知道。"

  在对中国市场的争夺中,跨国公司一直不断谋求对合资公司主导,甚至转变成独资企业。而在跨国巨头强大的资金实力和领先的技术面前,国内轮胎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也日渐萎缩。

  目前,我国轮胎生产企业平均生产能力仅为40万条/年,生产能力在100万条/年的大企业仅有15家,超过300万条/年的有3家。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统计,今年六大自主品牌产品,包括万力、三角、玲珑、好运、BCT、海大等,总产量和市场覆盖面只占全国的25%,其余市场份额皆被外资品牌瓜分。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