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水泥价值低估 外资进场须迈价格门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4日 03:29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李若馨

  

  在水泥行业并购重组的大潮中,外资无疑是一股难以忽视的力量,而国家发改委工业司稀土建材处处长刘明昨天却在“水泥行业发展研讨会”上表示,由于国内水泥企业价值被大大低估,外资参股甚至控股我国水泥企业将先迈过价格门槛。

  收购价格往往低于公允值

  自2005年以来,跨国集团在我国水泥行业实施较大规模购并的步伐加快,摩根斯坦利、IFC、高盛集团、拉法基、豪西姆、海德堡等跨国公司纷至沓来。他们的热情一方面来源于对我国水泥工业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一方面也是因为国内企业发展存在资金不足对资金的需求格外迫切。而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当时多数上市公司由于股票严重缩水,存在着价、值分离的情况,投资机会较好。

  刘明指出,由于国内水泥企业在外资并购过程中采取的出让方式不尽相同,加上缺乏系统、准确的价值评价方法,从而导致不同企业的股权出让价格相差甚远,有些甚至大大低于其公允价值。

  有统计显示,最近10年来三大跨国水泥集团在全球各国水泥行业购并的33个案例中,吨水泥的购并价格平均为141美元,其中在发展中国家的吨水泥购并平均价格范围在74-143美元。即便是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跨国水泥集团购并东南亚水泥企业出现的最低价格也在50美元左右,而对我国企业的并购成本有些甚至会更低。

  据了解,业内比较认同的国内水泥企业出让价格至少应该达到与中国具有一定可比性的印度水泥购并价格水平——吨水泥价格在100美元左右。

  外资进场先解决价格问题

  与发改委此前公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所传达的“水泥行业对外商投资并不设限”的信息稍有不同,刘明透露,由于水泥是一种以消费不可再生资源石灰石为主要原料的基础原材料行业,目前国家将水泥工业纳入到保持较强控制力的基础性和支柱产业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说,水泥是一种战略性资源”。

  这是否意味着国内水泥行业对外资的并购关起了大门呢?刘明解释道,水泥是个“短腿”行业,合理的销售半径一般在150-200公里,即便是外资并购,也不会存在资源外流的风险,但目前来讲价格实在是太低了,对外资的核心问题依然是价格。

  “水泥企业的价值被大大低估,最终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刘明进一步说明道,总投资(包括增资)1亿美元及以上水泥建设项目由

国家发改委核准;国外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对国内水泥上市公司的股权收购超过1亿美元(或等值人民币)以上的并购协议,须经国家投资主管部门批准;对外资购并500万吨以上重点企业集团由国家投资主管部门核准,这一系列做法为的正是在给国有资产外流设置的“防泄堤”。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