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瞄准海外市场吉利首款全球车型明年亮相(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4日 02:22 财时网

  [接上页]

  事实上,在宣布战略转型后,吉利控股除今年8月1日对外透露,将供应商由原来的接近1000家减少到400-500家,以降低10%的零部件采购成本外,一直没有让外界看到大的实质性动作。

  在今年中国汽车市场同比增长超过24%的情况下,其高端车型远景的销售不温不火,依靠金刚和自由舰支撑的吉利控股不得不将今年24万辆的销量目标下调至19万辆。

  “用售价更高的新产品取代相对低价的老产品,在这一过程中导致销量下降属于正常,对于提升品牌形象的吉利控股来说虽然有阵痛,但又不得不这样做。”赵福全说。

  吉利的算盘

  吉利控股忍痛进行战略转型,除了不甘被挤压在价格不断下滑的低端市场这一原因外,对于海外市场的垂涎是一个重要原因。

  吉利控股副总裁安聪慧说,汽车属于传统的制造业,技术相对成熟,产品竞争主要是成本竞争。因此汽车产业的重心从欧美转向中国和亚洲是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

  随着中国汽车企业的日益强壮,除

宝马、奔驰等豪华车厂商外,美国和欧洲生产中低档汽车的厂商都将会遭遇生存危机。鉴于这种认识,吉利控股为自己设下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虽然,由于转型之初的阵痛导致吉利控股销量下滑,而使其到2015年实现年产销200万辆汽车,2/3用于出口的目标看上去遥不可及。

  但没有人怀疑中国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日益增强的竞争能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整理的由海关总署提供的汽车商品进出口数据显示,2007年前三季度,仅轿车出口就达到12.49万辆,同比增长85.57%。

  不过在汽车出口爆发式增长的同时,一些汽车厂商先后遭遇“碰撞门”,使中国汽车的品牌形象受到伤害。

  除了竞争对手有意“抹黑”中国汽车形象,并大肆渲染中国产品的质量问题这一客观原因外,汽车厂商的自身问题不容忽视。“欧美发达国家的产品标准要高于中国,因此决不能简单地将在中国市场现有的产品中进行改动就出口到这些地区。”汽车分析师钟师认为,对于战略性的市场一定要用战略性的眼光来对待,一些本土汽车厂商频频在海外市场遭遇挫折,主要原因还是他们缺乏战略性的眼光。

  但现在,一些志向远大的本土厂商已经认识到了缺乏战略眼光带来的危害。因此吉利汽车、上汽集团、

长城汽车等车商开始有意识地通过打造全球车型来带动技术等体系的提升,提高产品品质,为中国汽车大规模登陆欧美市场吹起了前奏。■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