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邦分改子遭拒觅新径 谋划合资组建养老金公司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3日 08:17 21世纪经济报道
上海报道 本报记者 王芳艳 合资做年金 分改子遭拒后,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下称“友邦”)正谋划另一种“合资”。 近日,友邦高层向本报透露,友邦正在寻找合适的伙伴共组合资养老金公司,以申请企业年金管理机构资格。不过目前还没有明确对象,也尚未提出企业年金的资格申请。 “中国为人口大国,能使老有所养的养老金或退休制度,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点,故此中国的养老市场——团体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及个人养老保险等都有非常大的潜力。”这位高层表示。 截至目前,60余家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资格名单中,尚无包括友邦在内的外资保险公司身影。尽管在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前,美国人寿保险委员会(ACLI)曾呼吁中国对外资开放年金市场,简化外资企业提供企业年金服务的申请和批准程序,但目前未见进展。 对于外资公司进入年金市场可能面临的障碍,前述友邦高层较为乐观,称目前无论是养老金或年金,在法规上没有内资及外资的区别。“一般来说,外资在中国市场植根的时间比较短,加上营商文化的不同,这些是需要学习、适应及发展的。” 根据中国保监会友邦整合其在华分支机构(即“分改子”,在华设立一家独资寿险公司)的申请的批复,友邦分改子的前提是采取合资形式,即其持股比例不超过50%。 批复公开次日,友邦即对外回应称,有关对现有全资分支机构整合的申请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运作效率,他们尊重保监会的决定, 并对其在中国的全资寿险业务发展保持信心。 “合资(组建养老金公司)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从国内年金市场的状况分析了友邦的合资养老金公司策略。 他认为,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庞大的年金市场的最大障碍不仅仅是资格,年金的最大客户群是国有企业,而由于种种限制,外资公司拿到这些国企的年金业务比较困难,所以必须寻找实力雄厚的中方伙伴,才比较容易开拓业务。此外,年金是寿险业务的一部分,而寿险业务必须合资才能整合,所以组建养老金公司是比较现实的选择。 发力投连险 凭借在1992年获得的中国唯一一张独资寿险牌照,友邦多年独占外资鳌头——2004年至2007年中期,友邦保费收入从48亿元跃升至70亿元。 但随着后来者的发力,情况正在微变。 受益于资本市场火爆,一些外资保险公司凭借投连险迅速做大保费规模,部分一度取代长期稳居外资单月保费排名第一的友邦。 今年8月,招商信诺录得保费收入78182.97万元,环比大涨351.88%,月度保费排名从第20位急升至第8,超越友邦(76541.86万元)当月成为新科外资寿险老大;7月,“大都会系”同门兄弟联泰大都会与中美大都会,也总计近8亿元的单月保费收入超出友邦28.56%。(本报2007年10月10日16版<投连险颠覆外资月度排行榜: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曾予报道) 虽然没有正面回答友邦被赶超的原因,但从友邦中国区总裁华毅安(Ian Watt)对本报透露的信息显示,友邦将在未来加大对投连险的投入。目前友邦投连险保费约占总保费收入的40%,主要来自银保渠道。 华毅安称,投资和保障是投连险最核心的两块功能,未来在政策法规允许的前提下,友邦投连险的发展会围绕二者展开。 投资方面,拓宽投资范围,如投资海外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等,增加投资账户,账户的功能、主题不断细分,也有可能直接连结到海外基金;保障方面,他认为,在目前提供寿险保障的基础上,保障范围可能会延伸到残疾、重大疾病、医疗等方面。投保人可根据不同阶段对保障的不同需求,灵活选择保障额度。 但他亦承认投连险存在较大风险,“投连险关注的是长期投资,短期内资本市场的波动可能会对投连险的投资表现产生影响。” 作为国内保险代理人制度的鼻祖,友邦在这一模式下营利数十年后,目前面临多元化转型和渠道再分配。按照友邦目前的格局,个人营销与银保、团险等其他渠道分别占现金保费的60%和40%。 相对于银保渠道的趸缴产品,个人渠道主要销售时间跨度在10-15年的期缴保单,对公司内涵价值贡献最大,因此,华毅安坚称“营销员仍是核心渠道”。但他认为,为了满足客户保险的多种需求,营销渠道、银保和其它新兴的渠道都要发展和开拓,理想的状态是个人营销和其他渠道达到50%、50%的比例。 对比其他保险公司的全国跑马圈地,友邦也迫切希望能继续扩大版图,加快在中国其他省份的布点,不过“现在将在现有业务基地如江苏、广东、北京、上海继续扩张,这些省市还有城市是空白地带。同时会开拓其他多种营销渠道,多条腿走路。”华毅安表示。
相关策划: 相关报道: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