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我国制造业遭遇四重困境 产业亟待转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1日 20:11 北京联合信息网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

  “以前我们生产一颗螺丝钉能实现利润1厘钱,现在只能挣0.05厘,相差整整20倍”,广东一家私营企业负责人很无奈的表示。面对不断增加的订单、销售额,本该高兴的一些加工制造业老板们却乐不起来,订单越多,亏本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利润越来越微薄。

  2007年,国内制造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本上升、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和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国外贸易壁垒日渐增多,很多制造型企业已面临生死抉择,如何应对这四重危机成为企业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银联信分析:

  一、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工业化的产业主体,是社会进步与富民强国之本,尤其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升级是实现工业化的必备条件,也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25年来,中国制造业在强大的国内需求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带动下,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目前,已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三位。制造业在我国GDP里面所占的比重一直较高,其中装备制造业的增长速度始终高于GDP的增长。同时,制造业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的91.2%,接纳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额约占全部外商投资额的70%,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产业和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制造业的构成分为三部分,共17个行业:第一部分是轻工业、纺织工业和日用品的制造,共5个行业,大约占制造业总产值的30.24%;第二部分主要是资源加工,包括石油化工、橡胶、非金属、金属冶炼,共5个行业,大约占比33%;第三部分是机械、电子类制造业,共7个行业,大约占比35%。

  虽然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仍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一方面,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比较低,人均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1/25、日本的1/26。目前,我国制造业年产值不到4万美元,只有美国的4.38%,日本的4%。但是,能源消耗却很大,污染比较严重,制造业的能耗占全国一次能耗的63%,单位产品的能耗高出国际水平20-30%,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业仍处于国际产业链的较低环节,产品以低端为主,多为劳动密集型或者是来料加工型,附加价值不高。同时,基础技术水准比较低,企业创新能力不强,这已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制约瓶颈。

  二、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困境

  随着国内制造业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制造型企业面临成本上升、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和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国外贸易壁垒日渐增多等四大困境,因此使得很多制造型企业经营状况急剧下降,处于艰难维持的境地。

  1、成本上升。由于原材料、电力、人工成本不断上扬,制造业的成本也在快速上升。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1-7月,CPI同比涨幅在2.2-5.6%之间,8月份CPI同比上涨6.5%,为今年月度最高涨幅。处于上游的铜材、钢材、塑料、铝材、包装等原材料以及能源、动力购进价格,前8个月均处于连续上涨态势,给下游加工制造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其中,材料成本去年比前年涨14%,今年比去年涨15%,而且这个趋势还在延续,使得很多企业难以维持。

  2、人民币升值。2005年我国实行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有了较大幅度的升值,使得有出口业务的企业面临了较大的汇兑损失。由于汇兑损失期为开列信用证到收款这段期间,一般周期为3个月,损失比例基本上为每100万美元产品损失20-30万元人民币。因此人民币持续升值,使得出口企业利润不断下降,竞争力萎缩,很多企业深受困扰。

  3、政策调整。出口退税下调以及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使很多企业面临生存威胁。享受出口退税的大部分企业都从事服装、鞋帽、箱包、玩具、小电器、纸制品、塑料和橡胶及其制品等行业,这类企业产品利润微薄,很大程度上是靠出口退税获得的那部分利润。如纺织业的利润率维持在4-6%之间,而出口退税率从原来的13%调到11%,下降2个百分点,使得企业利润率大幅缩减。

  另一方面,从8月实施的加工贸易新政无疑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压力。新政策要求企业在进口原材料时要缴付全数的关税和增值税作保证金,实行台账“实转”,这使得对企业的流动资金构成了沉重的负担。

  4、国外贸易壁垒。近期“中国制造”在国际上遭遇的质量门和安全门事件,以及有些国家不断利用技术壁垒与绿色标准等贸易壁垒抬高市场准入门槛,这些都进一步压缩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和利润空间。欧盟REACH法规等政策不断抬高准入门槛,使得我国制造业生产成本不断攀高,从低端产品到高端产品,成本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浮,很多企业面临难以应对的状况。

  三、制造业的应对措施

  面对成本、汇率、政策调整、贸易壁垒四重困境,低人工成本、低技术水平、保护性政策、粗放型的管理时代将很快过去,未来我国制造业必须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精细化发展道路,制造业亟待转型。

  1、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优化的制造业产品和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和重要基础装备,在立足自主研发的基础上,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实现再创新和自主制造;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制造业,通过与国外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企业合作,广泛开展联合设计、联合制造,逐步实现自主制造的目标;全面提升一般产品的制造水平,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附加值。同时,积极发展高效、节能、低(零)污染的优势产品及清洁制造技术,逐步淘汰落后产品及制造技术,结合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合理规划确定我国制造产业布局。

  2、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大力提高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是决定制造业发展的诸多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技术创新既能带来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制造工艺乃至制造设备等,又能带来先进的制造产品和著名的制造企业。因此,制造企业应以系统设计技术、控制技术与关键总成技术为重点,增加研发投入,加快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通过政府的引导建立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的联系,要把产、学、研紧密地连接起来,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由制造商、用户共同组成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小组,争取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由引进技术到自主创新的路子。

  3、充分发挥人力资本比较优势,做到劳动、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并举。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具有比较优势,且现阶段这种优势比较突出,因此,我国制造业应在坚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积极推进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此外,虽然中国劳动力数量庞大,但其整体素质和劳动效率还有待提高,从而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形成一支快速运转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注重制造业生产、服务和管理的实用性人才的培养。

  4、培育大型企业,打造走向国际市场的“航空母舰”。我国规模大的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很少,缺少可以和国外巨型企业抗衡的大型“航空母舰”,这对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非常不利。因此,我国应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使企业加速壮大,形成规模经济,从而带动国内相关企业乃至行业的发展。同时,国内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借鉴国际大型企业的成功经验,特别是成熟的管理经验,要树立品牌意识,提高自身信誉度,积极打造中国自己的世界名牌。此外,我国的大型企业也应积极地将资金和技术投向国外,在国外投资建厂,在当地生产和销售中国的产品,实行跨国经营,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在世界的水平与声誉。

  四、信贷风险提示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出现新一轮的高速增长趋势,出现了重化工业与以通信电子、电气机械为代表的高加工度产业同时发展的局面,而且后者的发展势头超过了前者,呈现出我国多层次生产力条件下典型的追赶型经济特征。根据经济发展理论和发达工业国家的历史经验,经济起飞后的成熟阶段,工业仍可望保持30年左右的高增长,也就是说,我国制造业和国民经济仍将保持20年左右的快速增长时期。预计未来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4-15%,整个工业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将达到65-70%,工业在GDP中的比重将上升到接近50%,而制造业部门将成为GDP增长最主要的支撑力量。

  1、大型制造企业将获得新的发展契机。国家在《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摘要)》中提出,到2010年,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制造企业集团,同时以重点工程为依托,推进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制造。对在重大技术装备制造领域具有关键作用的制造骨干企业,支持其进行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重组。鼓励制造企业之间、关联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联合、重组,通过多种途径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因此,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大型制造企业将获得良好的发展前景。

  2、小型制造企业将面临被兼并淘汰的处境。欧盟的指令可能会诱发我国制造行业的再次洗牌,因为这些壁垒只有技术含量高的大企业才能应对,而中小企业很难应付,可能会有大面积的倒闭。因此,面对成本上升等困境,小型制造企业将面临被兼并甚至淘汰的境地。

  [本文由北京联合信息网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提供,未经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