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王锡高:江铃要做亚太地区最具竞争力商用车企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0日 00:20 中国经济周刊

  王锡高:“江铃要做亚太地区最具竞争力的商用车企业”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董显苹 ★胡洁 杨英/江西报道

  11月26日,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江铃”)小蓝基地的奠基仪式在锣鼓中启幕。

  为适应公司快速发展而原有生产场地严重受限的情况下,江铃汽车于去年8月与南昌县小蓝工业园成功签约,落户南昌县小蓝经济开发区汽车城,规划建设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小蓝整车生产基地,在全部远景规划完成后,小蓝基地将为整个江铃集团达到年产30万辆整车的规模奠定基础。

  总占地面积达2000亩的小蓝基地,只是江铃汽车战略部署中的一步。“我们还有更远大的目标,就是打造亚太地区最具竞争力的商用车企业。”江铃董事长王锡高对《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说。

  市场运作成就发展先机

  江铃从一个小小的南昌汽车保养厂崛起,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经历过职工们“抡起大锤、自力更生”的创业艰辛,经历过企业濒临破产的困境,也经历过通过“引进技术、技贸结合、从散件起步逐步国产化”的方法跳跃式重生,历经60载,终于成为集汽车整车、零部件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业务涉及汽车改装、进出口、财务金融、房地产等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中国500强大型企业之一。

  据介绍,当前市场环境下,众多汽车厂商“重整车、轻零部件,重引进、轻开发"的倾向明显,技术来源上也都倾向于与国外企业合资或合作,直接利用国外企业现有生产技术和车型,尽快推出产品。

  在此大环境中,江铃却能远离“浮躁”。从1997年江铃与福特公司联合开发全顺汽车以来,江铃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在江铃汽车这一主体品牌下率先提出了分品牌经营战略。江铃在五十铃品牌的基础上开发出的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JMC轻卡、宝典皮卡两大子品牌,也成为了轻卡用户的新宠。

  今年10月28日,江铃正式向市场首次推出第一款经济型轿车——陆风风华,至此,江铃已成为拥有全顺系列商用车、五十铃N系列轻卡和T系列轿卡、江铃JMC系列轻卡、江铃陆风越野车等五大系列400余个车型,以及国内一流的4J系列柴油发动机的汽车企业, 牢牢占据国内中高档轻型商用车市场的领军地位。

  业内人士认为,江铃的运作一直带有强烈的市场化色彩。在市场经济中,江铃通过收购、兼并、合资、战略联盟等方式,以资本为纽带收购控股了一批中小型企业,获得了宝贵的土地、厂房等资源,把原来属于其它企业的资源和能力纳入自身;为筹集发展所需资金,把与五十铃公司的合作深化为建立合资企业,并利用当时国内新兴的资本市场,发行A股,成为江西首家上市公司;同年,江铃通过发行B股引入了全球第二大汽车制造商美国福特公司作为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被证券界誉为“江铃B股”模式。1998年完成B股增发后,福特公司持有江铃约30%的股权,成为江铃第二大股东。通过发行A、B股,江铃总共募集了近10亿元资金。

  2004年10月,经过与长安集团多轮谈判签署了战略重组协议,双方合资成立的“江西江铃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挂牌,为江铃在国内新一轮市场结构调整和战略布局中占得先机创造了条件,也结成了江铃—长安—福特三方战略联盟。

  通过一系列运作,江铃的资产结构得到了优化,负债率大大降低,形成了基本经济规模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敞开了江铃“走出去”的大路。

  民族品牌必须要“学习”

  “中国有了自主创新的品牌之后,中国人就会有底气。中国人有了底气之后要放下姿态,要以微笑面对世界。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做好我们的车。如果我们真正要把车做成精品,需向德国人学习;要把车做得实惠,需向韩国人学习;要把车做得更安全,需向美国人学习。”王锡高说。

  “学习”这两个字在江铃的发展中体现得十分充分。据介绍,上世纪80年代企业濒临倒闭之际,江铃新一代领导班子果断地提出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一招险棋,政策、资金、技术等种种风险使人们产生质疑。

  经过艰苦谈判,江铃成功地引进开发五十铃NHR双排座轻型汽车,由此实现产品高起点带动企业腾飞的发展道路。

  另据介绍,目前江铃重要零部件企业也正积极推进合作合资。江铃零部件企业与德国格特拉克、印度马恒达公司、台湾联成公司等企业的合资合作相继取得重大进展。一批小而强、优而精的零部件企业将在江铃未来发展格局中占据显著位置。

  “我们江铃拥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正是这样的一种牵引产生了我们的凝聚力,注重创新,注重人才,我们有着一个非常棒的团队。”王锡高表示,江铃从来都是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实干的精神,专业的队伍,愿意和江铃一起成长的中青年优秀人才不断脱颖而出。江铃在内部实行“技术三主师(主任工程师、主管工程师,主管技师)”聘任和“日薪制”等灵活的用工形式,薪酬、激励机制与市场接轨。此外还追踪全球最新技术、经营管理理念,开展全方位的员工国内外培训,建设学习型企业,给予员工不断的培训、深造机会,激发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

  携手福特 技术创新

  “我们已经有了自己在技术、人才上的积累,自主开发是水到渠成。”在王锡高看来,江铃股份目前的技术创新能力,相比当初的“引进技术国产化”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为强化自主开发能力和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公司上下良好的执行力加上一个强大的管理系统,从企业的成本控制、产品开发的效率到回报股东的理念,都有高效的执行机制。这方面,福特作为世界领先汽车企业,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在与福特联合开发的过程中,江铃与福特建立了合作平台,从江铃工程师频繁往来于福特在英国、葡萄牙和美国本部的研究中心、生产基地,到与福特在全球范围内的广域网形成联接后的产品图纸发布、技术数据和软硬件资源共享,工程技术人员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并得以用现代化的方式掌握国际上最新的汽车工业发展技术。江铃还建立了有效的产品开发体系,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产品开发程序和管理模式,实行项目经理总负责的项目团队开发方式,由技术开发人员与市场分析、财务预算、工艺工程、采购供应等人员共同参与项目开发,实行“并行式开发”程序,以缩短周期,提高效率。

  据介绍,从1984年扭亏至今年9月,江铃累计销售汽车70万辆,累计实现销售收入872.73亿元,累计上交利税61.5亿元,累计实现利润53.8亿元,成为具有年产30万辆汽车与18万台汽车发动机能力的综合性汽车集团、中国商用汽车行业的最大企业之一。今后五年规划中,江铃会向销售收入300亿元和利税35亿元的目标冲击。

  欢迎订阅《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国外订阅代号:W5372,订阅电话010-65363436,更多订阅信息请登陆:www.ceweekly.cn。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