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方正:高新科技的产业实验室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3日 13:31 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

  作者:李颖   

  80年代,中国曾诞生过一批高科技企业。几十年过去了,沿着“技工贸”发展模式一路高歌猛进、决胜新世纪市场的,却寥寥无几。然而,北大方正集团成为例外。沧海横流,更显方正本色。方正集团何以能一枝独秀?她的源头活水引自何方?她的发展动力肇兴何处?解剖与透析“方正现象”,对于“中国制造”转型“中国创造”,无疑具有非同一般的标本价值与启迪意义。

  北大方正集团由北京大学1986年投资创办。目前方正已经拥有5家在上海、深圳、香港及马来西亚交易所上市的公众公司,以及海内外的20多家独资、合资企业,员工2万多人。目前,方正集团拥有国内最具实力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方正技术研究院是中文电子出版系统研究基地,也是全球最主要的多文种电子出版系统研究基地之一。方正在传媒及信息技术、电子书出版、数字广电领域都开发出一系列先进技术和产品,其中文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等多项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方正现象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瞩目。

  告别铅与火:方正深耕数字出版

  80年代,中国诞生了第一批高科技企业。当时,中国科技企业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一条是“贸工技”道路,中国绝大多数企业走的就是这条道路。这条道路容易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企业容易生存下去。另一条就是“技工贸”道路,中国很少有企业走这条道路,因为从“核心技术”入手难度很大。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方正集团是一家真正拥有自主

知识产权技术的高科技企业,拥有并创造对中国IT产业发展和大规模应用至关重要的核心技术,是中国重要的软件出口企业。在国家组织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748工程”中,王选教授发明的激光照排技术,经方正集团成功转化并产业化,彻底使中国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时代。如今,新闻出版领域的技术占据了国内85%以上的市场份额,印刷领域的相关产品成功挺进海外市场,覆盖了亚太和欧美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然而,方正所走的“技工贸”道路并不平坦。1995年起,方正集团通过全面引进进入硬件制造领域,十几年来构筑了强大的制造基础,近几年更稳居国内PC制造行业前两位。然而,由于没有掌握核心零部件的生产技术,关键元器件只能依赖引进,加之产业环境的变化,企业在系统终端组装环节的利润率日渐微薄,盈利空间形成明显的“
天花
板效应”。

  2001年,魏新进入方正集团,并开始担任方正科技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那时他发现虽然电脑是方正科技销售额最大的业务,但是由于不具备核心技术,利润率却很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化进程速度明显加快,市场需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方正面临着新的市场竞争压力和技术创新的双重考验。魏新意识到,坚持自主创新才是方正的真正出路。

  于是,方正瞄准网络出版这一快速成长型行业,借鉴欧美等先进国家的经验,确定了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和数码印刷两大创新方向。基于已有的技术积累,加之对技术发展趋向的准确判断和把握,方正集团发动了“第二次技术革命”,即网络出版技术创新。

  近年来,方正主导整合各方资源,开发出了原创性的核心技术——数字版权保护技术阿帕比(Apabi DRM),并获得国家信息产业部“重大技术发明奖”,这也是软件产品的首次获奖。目前,阿帕比电子书系统已被近2900家数字图书馆,包括国家图书馆、北大图书馆等,500多所大学、400多家出版社采用。海外用户达到了50多家,包括牛津大学图书馆、纽约皇后区图书馆、德国国家图书馆、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图书馆等。阿帕比电子公文系统已经应用于中央各大部委,省区市级党政、公安、税务等行业领域。方正已拥有数字版权保护的图书23万余种,电子书藏量达到世界第一,堪称世界最大的电子图书库。同时,方正自主创新的网络出版eBook (电子书)也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在国际市场上,方正集团软件国际化的新突破在于向海外推广西文系统,将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高科技产品打入发达国家市场,特别是方正RIP软件。方正软件在美、英、德、日等国家及世界其他各地已拥有近百家全球合作伙伴,这种现象在中国企业中是非常罕见的。

  探索创新路:三大模式纵横市场

  谈及方正集团对创新道路的探索实践,魏新表示走自主科技创新这条路,在中国是行得通的。他总结了方正集团近年来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几种自主科技创新方法,为中国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

  首先是原创式科技创新模式。方正集团是一个真正拥有原创性核心技术的高科技企业,方正的激光照排系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方正在激光照排技术上持续不断的自主科技创新,不断转化为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业,并且不断进行产业化推广运用,同时向国际市场横向拓展,向软件领域纵深发展。这条自主开发的技术发展道路证明,在国际产业分工和竞争格局中,中国企业通过一定的技术能力积累,在部分高技术领域的特殊环节也有进入机会。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研发的创新驱动下,中国企业完全有能力处于全球技术发展前沿,通过科技创新推出新产品和服务,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并服务于全球市场。

  其次是资本换取式科技创新模式。资本换取,即方正不独立参与开发原创性技术,而是通过资本换取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科技创新。这条科技创新之路的代表性案例,是方正2006年10月14日在深圳投产的6英寸芯片生产线。

  方正集团原先并不拥有制造高端芯片的技术,但是为了在拥有整机规模组装和关键零部件制造能力后再拥有核心元件的制造能力,方正买下居世界前沿的集成电路技术。如今方正的芯片生产线已经开始运转,制造出的许多成品,如电源管理芯片、高频通信芯片、特殊存储器芯片等都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在这项技术方面的空白。方正制造的6英寸芯片,不但标志着方正从终端组装到核“芯”制造能力的提升,也意味着半导体行业的技术升级,还代表了中国IT企业向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发展的趋势。

  通过以资本换取科技创新的方式,中国企业可以凭借对产业发展方向的深刻理解,在一些全球性朝阳产业中努力抢占“战略制高点”,以原创性的“产品概念”切入产业链上较高增值环节,获取“为己所用”的核心技术,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产品。通过掌握“构架性”的软技术整合各方资源,以技术转化的产业组织能力形成产业化。

  第三是并购式科技创新模式。除技术创新领域外,方正正在沿着并购式的道路,沿着IT产业链向高端环节挺进。

  方正向IT产业高端环节转移的第一阶段就是收购珠海多层电路板公司。多层电路板的市场潜力很大,全球共有30%的电路板在中国制造并销售。方正看准电路板市场,以购并的方式,组建了珠海方正科技多层电路板有限公司。方正对其购并目的在于利用资本实力和产业组织能力,将这一业务做大,在短期内将其建设成为国内最大最强的印刷电路板企业。其第二阶段是投资芯片,采用资本整合的方式与外国芯片的技术领先者进行合资生产,方正集团控股合资公司进而拥有其核心技术。

  方正在IT产业由低端向高端延伸的过程表明,中国制造型企业的最初竞争力源于低成本的要素供给,以设备引进和技术模仿等方式获取生产技术,在产业链的低价值环节从事装配型的劳动密集生产。由于庞大的国内市场和广阔的产业纵深,为中国企业积累了资本和制造能力,企业可以通过购并方式快捷地向产业链上游转移,以较高的生产效率和低成本在较高价值环节获得规模效应,以自主品牌为全球提供标准化产品,从而实现企业并购式的创新。

  目前,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已经从“仿造阶段”过渡到“制造阶段”,正在逐步向“创造阶段”靠拢。自主创新不是一句时髦的口号,也不仅仅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而一个企业的生命之源,是一国之根本,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遭遇投入瓶颈:需要政府共担风险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这标志着以自主创新促进国家发展的战略,已经上升到国策的高度,而自主创新则需要科技投入予以保障。

  我国已成为PC机生产和消费大国,但CPU芯片和

操作系统这两大核心技术却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我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近年来,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其销售收入的比例为1. 5%左右,而发达国家已达2.5%~4%。由于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致使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这似乎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魏新介绍,方正集团年销售额达300亿元,一年可以投入科技研发的经费仅几个亿。方正对于某些领域的技术方向与趋势具有较强把握能力,甚至清楚能够带来超额利润的主攻目标,但这些重大研发所需投入少则十几亿多则几十亿。所以至今,方正还只能在几个具有看得见的广阔前景的重大研发项目上,凭借自身的利润慢慢滚动投入。

  其实,这个问题不仅仅发生在方正身上,我国很多企业都明白“以重大科技创新实现重大价值创新”的道理。但由于缺乏雄厚的资金,使企业面对重大的研发项目时,下得了狠心却下不了狠手。目前,我国许多重要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仍需大量进口,科技创新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当中国企业自身能力不足时,政府应该成为企业坚实的后盾。对此,魏新强调,企业的科技创新有风险,此时需要政府与企业共同承担风险。一些科技创新的风险可以通过企业的研发管理与风险控制加以规避,但另一些风险却只能由政府和企业共同面对,这也是科技创新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魏新曾多次深入韩国知名企业进行考察,他发现三星集团的成功经验值得思考。他多次说过,中国的市场比韩国广阔,工业配套体系比韩国发达,人力资源也远远比韩国丰富,但是至今在国内除了资源型或垄断型企业外,没有一家国内企业能够达到三星集团的发展高度。而我们知道,三星集团是在1969年,凭借为日本三洋贴牌加工小黑白电视机起步的。1972年开始生产三星品牌的黑白电视机。现如今三星电子已经在8个领域居全球第一,2004年纯利润达到了103亿美元。三星的成功应归功于韩国政府。韩国政府当年几乎是以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来扶持三星、现代等重点企业。1997年,三星电子的营业额为153亿美元,其中毛利润为48亿美元,但其每年要投入10多亿美元的研发费用和高额的管理、销售支出,净收益仅为1.02亿美元,资金利润率仅0.6%。在此关键时刻,韩国政府还出面把在国外的韩国精英召集回国,请他们致力于国内的技术研究。此外,韩国政府的大批量订单,也为三星等企业的腾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三星集团作为韩国企业一个缩影,其发展和成功的经验,不论是中国政府还是企业,都应从中得到启发。

  聚焦国内,魏新认为,目前国内的企业,相当一部分不具备重大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但政府不能对所有企业都进行普遍扶持。政府应在重点行业中筛选出重点企业进行扶持,不要把有限的资金分散使用,要重在取舍。对在全球市场前景广阔,并且具一定竞争优势的国内成熟企业,政府可以以非常方式大力扶持其超常规发展。

  面对新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企业迫切需要政府在重大科技项目上予以支持。一批产业技术的突破和发展,也必将推动整个国家的经济腾飞。近几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技创新成就,“神五”、“神六”和“嫦娥”的成功升空,都是以科技创新为本,进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例证。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