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秦晓:现实与长远眼光之间的均衡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4日 00:01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李银 招商局集团董事长秦晓:现实与长远眼光之间的均衡 11月2日,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等30户央企与国资委签订了第二任期经营业绩责任书。招商局集团作为四家商贸型企业之一位在其列。招商局集团董事长秦晓从国务院副总理曾炎培手中接过“业绩优秀企业”的证书。 新的任期中,国资委对央企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资委副主任王勇表示:“30家企业新任期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目标平均为119.40%,比上一任期高5.87%个百分点;新任期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目标平均为17.84%,比上一任期高8.77个百分点。” 11月8日,秦晓在招商局大厦40楼的办公室里,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笑着摇摇头:“我没压力。” 他说,招商局集团比较“现实”,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重指标更重现实 《21世纪》:获得国资委颁发的“业绩优秀企业”,并且再次和国资委签了下一任期的合同。您感到有压力吗? 秦晓:我没有压力(笑),回到现实中,我们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国资委的指标是一种组织的要求,按指标考核是一种以组织方式对企业的评价,当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我认为,基金、市场对一个企业的评价更综合、更合理,他们的评价,把当前与未来、你本身与行业、行业与宏观经济的情况,这些因素都包含在内了。当然,也不能说,市场的评价就是最好的。但毕竟在现存的评价体系中没有比它更好的。现在的组织方式考核中,与预算比是不合理的,这会助长做预算时讨价还价之风。 并且,在考核指标中,简单定一个增长率也并不合适。首先,任何一家企业能保证每年递增吗?离开行业的周波,离开宏观的周波,离开企业的资本回报率谈递增,是不合适的。另外,增长也和投资有关系,这两年招商局集团如果加大投资力度的话,利润就会降低,资本回报率也会降低,但这是我为了未来的长远发展而做的投资。因此,不能简单看考核指标,要分析,要从现实出发做好企业应做的事。 《21世纪》:2007年,招商局集团正式启动未来五年“新的再造工程”。从“漳州会议”到“再造一个招商局”,到“新的再造工程”,三次战略标志,三个不同的阶段性,集团如何根据历史及企业发展轨迹形成滚动的调整战略管理方式? 秦晓:滚动调整战略的理由有两点:其一,企业战略是一个系统,任何一个方面的变化都可能会影响到系统整体的改革;其二,战略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过程中很多外部因素是不可控的,它们变化了,战略当然应当变化。这两点,我2001年刚到招商局就明确提出来了。 我们实际上也是做五年规划制。先有一个战略,然后有一个发展规划,然后有年度预算,有经营规划,中间加上一个财务模型。在漳州会议确定的战略基本没动,之后只不过完善和丰富了。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加强执行力,对核心产业逐个分析,争取做到市场前三大的地位。 围绕这些战略我们采取一系列做法,比如加强总部职能,对各类工具的使用……然后是一个再造和第二个再造。首先当然是要对市场做一个判断。以后就要平衡影响战略的各种关系,建立各种模型来观察,如:加大投资力度会对我们中期转型和长期发展有什么影响?集团的经常性利润有一定的提高,其中影响因素有哪些方面?在这些要素之间会不断地有所变化,每个要素都是在短期内互相制约的,这是财务模型所关心的内容。然后总部会制订五年规划,让大家看到未来五年的发展前景。让各企业看到,无论是总部还是子公司,都要有长远的眼光来看问题。 我们一定有一个长期的考虑。否则若只是一年一考,只会把视线集中在短期效益上。集团在确定了五年规划后,每年都有年度进取型的预算,然后再把它分解为每个经营单位的经营计划,最后再评审。 总体比较乐观 《21世纪》:另一个反映集团对非核心产业发展思考角度的案例是,集团和中海油在10月29日签订了招商石化的转让协议。转让的原因是什么?据说中石油等企业也极有兴趣,为什么是中海油呢? 秦晓:不管是在公司章程中,还是在实践中,资本项下资源配置的权力都是总部的。总部是战略职能,下面是经营职能。可以指导、考核子公司,但不能干预,但战略绝对是总部来做的。这次我们是把招商石化全部转让。因为招商石化没有规模效应,只是在华南地区有网点。招商石化也没有油源,是中石油等把原油加了价再卖给我们。从长远来看,如果没有规模效应,去和大的石油、石化巨型企业拼,就不能当市场上主要的玩家(player)。没有进口权也就等于受制于他们。所以我们打算全部转让。 中石油等企业确实也对招商石化有兴趣,最后关键看出价及相关人员安置等问题的考虑。 《21世纪》:总部对未来几年经济走势预测的都比较准。您对接下来几年宏观经济的走势和招商局集团的战略,心里是不是也已经有数? 秦晓:我觉得这一轮经济发展速度会从8%左右上到10%还按不住,可能到11%。这是和全球一体化相关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产业链的重新配置,会带动中国的产业出口和投资。从现在看总体情况是比较好的,也是几十年来最好的时候。中国的经济状况确实有点偏快的问题,但我觉得还是在可控的范围内。我的总体看法比较乐观。 当然,这里有些不确定因素可值得关注。一是贸易失衡的状况,顺差过于明显了;二是人民币升值压力。现在中国是世界工厂,有利润就有顺差,没利润大家就不干了。这情况是现实存在的,也是结构性的问题。过剩问题亦是全球性的问题,不仅发生在中国。这些在某些程度上可能会影响中国的发展;三是,我们应该关注劳工的成本,环保的成本,各种和社会相关的成本都在提高。集团每年做预算时都会关注、研究这些方面的变化。 《21世纪》:这意味着,集团制订的战略不会有很大的修正? 秦晓:对,我还是比较乐观的。 保持原有性格 《21世纪》:您经常谈到“均衡”。在制订招商局集团战略及管理制度的时候,是否体现出您在围棋上的均衡观? 秦晓:以前听音律比较强的交响乐能忘掉工作,现在不行,听着也还会走神(笑)。现在下棋可以放松。我觉得下棋也好,企业战略制订、制度管理也好,应该在“道”的层面上是相通的。 “均衡”我觉得是最高的境界,或说中庸是最高的境界。事实上我们在日常处理各种工作中不均衡是常态,我们主要是通过调整,用最小的代价和最大的收益来朝均衡的方向收敛。有的是客观因素造成的,有的是主观因素造成的。 你看到的一个系统,其不均衡是常态。不可能是四平八稳的。工作就是找出不均衡的地方。不能简单地认为我们面对的系统是一个因果系统。大多数情况下它们是互动的,互为代价的。关键是“度”,如何能不偏不倚地把握“度”,这超越了科学的概念。 《21世纪》:据说在今年全国“两会”,同行们在北京采访马蔚华时,他推荐记者们去采访您,因为您最有性格。您觉得自己是不是特有个性? 秦晓:我不是那么很强吧(笑)?事实上我一直都在强调,慎用硬性权力。我想,马蔚华的意思是说,我们不少官员没个性了,讲话风格、语言方式都一样,而我可能是另类,还保持着自己的性格。回到家里,我在外面说的话还可照说。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