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5000天:火山口上筑安防线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1日 14:50 中国石油石化杂志
大庆油田采油二厂第三作业区南五联合站41年如一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抓安全管理,始终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实现了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用实际行动创造着15000天连续安全生产的新纪录。 -文/张建龙 石油系统的原油外输被认为是“坐在火山口的作业”,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事故。但是,大庆油田采油二厂第三作业区南五联合站,却在“火山口”上创出了全国石油集输系统连续安全生产最高纪录—从1966年建站至今年10月7日,实现安全生产15000天。 15000天,是一个不平凡的数字。南五联人用实际行动,创造着新的历史。 严字当头 持之以恒 基层工作,贵在严字当头、持之以恒。40多年来,南五联合站无论班子换了多少届,队伍换了多少茬;无论是艰苦创业年代,还是文革动乱时期;无论是计划经济环境,还是市场经济形势;无论是备受瞩目、光环笼罩之时,还是在平淡无闻之际,都始终持之以恒地严字当头,促进岗位责任落实,推动管理升级。 建站初期的南五联,位于地下4米深处,属于易燃易爆的一级要害场所。从投产第一天开始,老队长郜元本就带头从严管理每个细节。他每天硬是靠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手指摸等最原始的检查方法,坚持对全站195个阀门3086个静动密封点进行逐一检查。有时因开会错过了检查时间,不管多晚他都要来到站上进行检查,确认无隐患后才放心回家。按他的话说,饭可以少吃一顿,但检查一次都不能少。即使是在“文革”期间,班子成员也都以他为榜样,顶着巨大的压力,冒着被批斗的危险,宁可自己受苦受累受折磨,也要保证生产不出任何差错。1979年秋的一天,第五任队长邢国文在巡回检查中,闻到了一股若有若无的天然气味儿。为了查出泄漏部位,他趴在地上,一边用手摸,一边顺着管线走向闻,虽然膝盖红肿疼痛难忍,但仍然坚持着,直到第三天上午终于找到了泄漏源。第七任队长刘树珊,为了方便管理,把家搬到离队较近的一个报废泵房内,一住就是8年,每天凌晨2点左右他都会到站里查一遍岗,提醒夜班人员搞好安全生产。 南五联坚持“人人尽责、事事尽心”的管理理念,把高度责任心转化为积极行动,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切实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一丝不苟地抓管理,保证台台设备完好,像对待自己的家庭一样关心自己的岗位。共产党员蒋玉莲,20多年如一日,每天坚持对自己所管的设备检查一遍,不论刮风下雨,不论节假日,从不间断,安全隐患一个都逃不过他的眼睛。有偿解除劳动合同后,他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时常到原来承包的油岗给青工讲五联的会战史、发展史,把自身的技术传授给岗位青工。 多年来,通过坚持不懈的责任心教育,使“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光荣传统在五联得到了最好落实。 把握细节 注重过程 过程关乎大局,细节决定成败。40多年来,南五联合站始终关注生产细节,强化过程控制,把精细管理书写在南五联的发展史上。 把握细节是南五联员工不断培育的素质,关注过程是南五联员工不断提升的能力,这种素质和能力已成为南五联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一种习惯。他们始终坚持每件事、每个步骤都做得很精细,每个生产环节、每个生产过程都做得很到位。 多年来,南五联在严格遵守上级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针对日常管理的薄弱环节,不断完善一些相关制度。在继承传统的“三一、四到、五报、七不交接”交接班制度的基础上,又结合实际增加了“一列、两面”内容;同时,把早期“听、闻、看、摸”的原始检查方法细化为“五到位、两想到、两及时”的巡回检查制度。 以这两项日常安全管理制度为基础,南五联又建立和完善了从生产到安全、从技术到管理、从激励到约束14项56条的安全管理制度,始终坚持在严细上下工夫,把小事当成大事抓,隐患当成事故抓。 可以说,南五联的设备并不比别人的好,但他们管得的确比别人强,这其中根本的一条,就在于他们充分挖掘了蕴藏在细节之中的机会,以不忽视细微收获和不轻视极小纰漏的责任意识做好每一件所谓的小事,最终成就了南五联今天安全生产15000天这样的大事。 及时发现两起重大隐患的输油工周妍,今年6月的一天,到天然气除油器和收球间检查时,发现有一股若有若无的蔬菜腐烂的气味随风飘来,经过查找,并没有发现任何不对劲儿的地方。可是,异常气味确实存在,她心里越来越不踏实,于是又转悠了两圈,靠近护栏的一条深沟引起了她的注意。这条深沟是在两天前挖好的,沟深有1米多,当时沟里什么也没有,这两天没下雨,此时沟里却满是积水。带着疑惑,她走近了那条深沟,没错,气味就是从这水里散发出来的。于是赶紧将这一情况汇报到队里,最后经证实,是一条注水管线轻微穿孔。由于发现及时,使管线穿孔得到了迅速处理,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求真务实 讲究实效 求管理之真、务工作之实是南五联一个显著的特点。41年来,他们始终踏踏实实地做事,始终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贴近生产管理实际,深入探索管理工作的新规律,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2005年8月,南五联站安装外输炉调频装置后,造成电网波动,致使进口加药泵无法正常使用,大家心里非常着急。想了很多办法都行不通,于是,维修班又分头搜集相关资料,终于找到在外部加一个电抗器来滤掉多余杂波的方法。为了验证电抗器的合适线圈数,他们就从86圈开始做试验。由于没有示波器,无法看到波形是否均匀,就靠耳朵听、眼睛看,记录每一分钟加药泵活塞往复的次数,仔细听活塞运动的声音,直到线圈数减到第28圈时,“嗒嗒嗒”有节奏的声音就像一曲美妙的音乐响起来。根据记录数据分析,判断出这就是最佳的线圈数,成功地解决了这个影响安全生产的难题。在每一次处理完故障后,维修大班都会把隐患出现的现象、处理过程及结果一一记录下来,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仅今年上半年,他们就快速准确处理18起设备故障,掌握了安全生产的主动权。 41年来,南五联先后受到国家、集团公司以及管理局、油田公司嘉奖100多次,获得国家三部委颁发的“全国安全生产先进集体”以及团中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联合授予的“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荣誉称号,涌现出市局以上劳动模范60多人次,培养输送了各级领导干部20多人,并且创出了“两优质、四低耗、两提高”的同行业最佳管理水平。 探索创新 永不止步 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在于创新。不断地进行观念、机制和方法的创新是南五联的管理精髓所在。建站41年来,尽管安全生产一直都比较平稳,各项管理指标也排在局、公司前列,但南五联班子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想方设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在南五联,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每年农历正月,大家还沉浸在节日气氛之中时,他们就组织干部走出去,到油田先进单位去攀“高枝”、取“真经”。每次“串门”回来,站里都要组织干部不摆优点找差距,整改提高上水平。这一活动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已经坚持了30多年。 近年来,南五联在管理上进行了大量创新。在日常生产上,实施了 “三一、四到、五报、七不交接”基础上的“一列、两面”管理;在安全防范上,实施了“七个一”管理;在安全监督上,由90年代的“五三”工作法延伸到目前的“五五三”管理;在安全运行上,实施了“可视化”管理;在安全保障上,实施了“三员”管理。这一系列生产过程受控管理体系的确立和实施,不仅保证了安全,也见到了较好的效益。截至2007年9月30日,累计外输净化油3722万余吨。如果按列车运输原油,每列50节,每节60吨,能装载12407列,将其排列在一起,相当于大庆到海南的往返距离。 41年来,南五联先后接待参观检查上千次,其中接待英、美等外宾和台湾同胞30多次。1990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同志来南五联视察时,连连点头称道:“管理得好!管理得好!”1999年8月,时任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的苏树林来该站考察时,感慨地说:“大庆精神在这里得到了升华!”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