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重庆担保业竞争进入巷战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6日 15:03 时代信报

  境内外资本入侵加大变数 一场血拼才刚刚拉开帷幕

  信报记者 廖青兰/文 张秀良/图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被国际经验证明为广阔市场空间的朝阳行业,也被认为是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力量,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0月18日,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负责人第八次联席会议在重庆召开。这次由商业性担保机构首次承办的联席会议,其对正处在发展节点上的重庆担保行业的意义,不言而喻。

  担保机构鱼龙混杂

  目前,重庆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准备和已经开展的业务种类相当多。银行贷款担保、贸易融资担保、工程履约担保、融资租赁担保、财产保全担保、个人消费贷款担保以及其他经核准的融资服务业务。

  尽管如此,林维利对该行业的发展还是不乐观。他认为,担保企业得不到银行的认可,其业务根本无法开展。

  究其原因,是由于他们公司起步晚、规模小、注册资本也低,这些都成了制约其公司发展的瓶颈问题。一位担保公司老总张明(化名)告诉记者,由于担保公司与银行合作的门槛比较高,虽然他与一家银行达成了合作意向,但签订协议的条件却相对苛刻:放大比例一般定在3倍以下,业务面则限制在个人消费贷款担保方面。

  个贷担保并不是自己希望大量开展的业务,而在公司业务贷款担保方面,银行又作出种种限制。对此,张明显得很无奈。他认为,银行是强势方,与之合作时,担保公司处于弱势地位,没有办法。

  但银行方面也有自己的苦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位银行贷款业务负责人也大吐苦水。他说,目前,重庆担保机构数量急增,但却鱼龙混杂,一旦风险控制不严,坏账凸显,担保公司届时无法代偿,最后的风险还不是要由银行埋单,所以门槛高一点是应该的。

  在10月18日召开的第八届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负责人联席会议上,建设银行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陈景功表示,银行在选择担保机构时,除了考虑注册资本金外,对其代偿记录、不良率以及风险识别能力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对那些信用良好、资金充沛的担保公司,银行当然愿意向它抛出橄榄枝。

  三成担保被拒门外

  正因为担保公司的发展瓶颈尚未得到突破,所以在重庆的14万家中小企业中,能真正尝到担保甜头的却少之又少,其原因是担保条件的限制将他们拒之门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相关的担保要求相当多,其中有连续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并能按规定提供有效可靠反担保措施,就把很多中小企业担保挡在了门外。

  “如此苛刻的担保条件,言下之意就是,如果企业没有相对保值的固定资产,那么担保基本上就会被驳回。”重庆果棵园林有限公司老总刘定坚对记者说,“园林是个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如果我手头有足够的资金,就有信心把企业的发展加快10年,成为重庆数一数二的园林企业。”

  刘定坚说了一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去年6月时,他从朋友处得知,一家大型企业对新厂区的园林建设进行招标,但却因注册资金无法达到要求,未能参加投标。刘说,企业要发展必须借助外力,刘定坚希望借助担保公司获得资金,从而做大公司。但几个月下来,他没能从任何一家担保公司获得担保,原因是他既没有可担保的大宗如房产、土地类的实物又没有可担保的项目。

  与此同时,由于缺少业务,担保公司的日子也不好过。张明的公司开业几月来一直在“打白板”。

  荣获2006年全国十佳最具影响力的担保机构之一———重庆翰华信用担保公司总裁张国祥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重庆担保业这两年发展很快,但其潜力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据他介绍,重庆目前拥有14万家中小企业,如果其中优良企业占到三四成左右,总数应该在4.2—5.6万家;如果以每个企业贷款500万元计算,应该有2100亿元以上的业务可做。瀚华担保成立3年来,累计担保金额仅30多亿元,而这样的成绩却已经占到了重庆商业担保三成左右的市场份额。

  重庆市信用担保协会会长林维利的话似乎更能说明这一点:“重庆的担保机构中约有三成仍在‘打白板’,许多公司因为实力不济得不到银行的认可,根本无法开展业务;还有的公司是为了抢占壳资源,验资后就抽走资金,而这样的空壳公司是难以开展业务的。”

  境内外资本加速抢滩

  当本地中小担保公司举步维艰时,外资大鳄却开始频繁接触本土的优质担保公司,希望在重庆的担保市场夺取份额。

  2007年5月,重庆首家中外合资担保公司———重庆渝港担保有限公司挂牌。该公司由美国、香港等地金融巨头和重庆本地企业家组成,其注册资金9999万元。其中外资绝对控股,占据注册资本的63%。

  据了解,渝港担保的担保对象与本土担保企业大致相同,即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担保。将根据自己灵活的担保业务,对各企业量身订制短期融资担保、中期运转担保以及长远的上市担保等业务。其在开业之初就放出豪言,3年内,渝港担保的注册资本将增至3亿元人民币;而3年内的担保业务担保总额将扩至15亿元。

  仅一个月以后,中科智担保集团也在重庆砸下1亿元注册资金,成立重庆中科智担保投资有限公司。这家新进重庆的国内大型担保企业,在几个月的注册过程中,完成了30多家本土企业的沟通及申请,表示年底将完成3亿左右的担保额。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重庆本土的瀚华担保、联合创业担保公司等早已被外资“盯”上。记者在瀚华担保得到了证实,据张国祥透露,确有外资希望与瀚华合作,但鉴于目前正在商谈阶段,瀚华方面拒绝透露其他情况。

  “一批管理严格、运作规范、成效明显的担保机构开始崭露头角。”林维利认为,之所以重庆市场倍受外资青睐,在于重庆目前已初步形成由政府、自然人、法人出资的投资多元化,以及市、区、县、园区和民间多层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框架,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金也在进一步的充实和扩大,信用力不断增强。

  来自担保协会的统计数据也佐证了林维利的判断。目前,重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已达60家,注册资本金共计37.6亿元,平均注册资本金达6267万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资本金超亿元的有8家,仅重庆三峡库区产业信用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就达10亿元,全市担保机构的累计担保总额达201.7亿元。

  中小企业要完善这一系列手续才能获得担保贷款

  借助担保公司是中小企业拓展融资渠道的有效途径,而发展担保业本身也被国际经验证明为朝阳产业。最新的信息显示,除了外地、境外资本加速抢滩之外,包括重庆市工商联、重庆隆鑫在内的机构和企业,已开始了在担保市场的布局。

  与此同时,各种困扰担保业发展的难题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在这种背景下重庆担保业将谁执牛耳?一场厮杀看来不可避免!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