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艺术品拍卖:一段不断升温的历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5日 06:35 第一财经日报

  吕宁

  截至2006年底,中国拍卖年成交量已达3000多亿元人民币,近十年的增长率超过120%;企业数量4055家;国家注册的拍卖师已有7218人,从业人员已突破6万人

  1990年11月24日下午,上海工人文化宫小剧场门口挤满了人。这里原定要进行一场艺术品拍卖会,100件上海市公安局从刑事案件中侦获的古玩艺术品,将由上海拍卖行以公开拍卖的方式来处理。但拍卖会开槌在即,却被有关部门以涉及超限文物为由,一纸通知取消了拍卖。

  时任上海拍卖行副经理的林一平,只得逐一给竞买人退钱、赔不是,而自己一肚子的无奈和对行业恨铁不成钢的焦急却无处倾吐。

  1989年,国家在沿海8大城市开展了拍卖试点,以求为大量罚没物资的处理开辟新途径。但在当时,拍卖行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根本得不到其他行业的认可,更没有相关的法规、条例指导它的运作。“人们根本无法理解拍卖是什么,为什么要拍卖。”林一平说。因此,在恢复拍卖的最初几年,拍卖行可以说是处处受阻、举步维艰。

  谁也没有想到,在后来不到20年的时间里,国内拍卖业能够得到如此长足的发展。截至2006年底,中国拍卖年成交量已达3000多亿元人民币,近十年的增长率超过120%;企业数量4055家;国家注册的拍卖师已有7218人,从业人员已突破6万人。而当时还在为“拍与不拍”争论不休的艺术品拍卖,如今已经迅速发展成了拍卖界一颗闪亮的明星。

  艺术品拍卖第一槌

  令林一平耿耿于怀的那100件艺术品,在库房中尘封了整整两年后,才得以重回拍卖场。1992年6月6日,中国恢复拍卖以来的这第一场艺术品拍卖会,实现了35805元人民币的成交额,这与现在的艺术品拍卖价格无法相提并论,但它填补了中国艺术品拍卖40年的空白,也为后来者开辟了道路。

  1993年6月20日下午,新成立的上海朵云轩拍卖行在希尔顿饭店举行了一场更为人所熟知的书画专场拍卖会。这次,台上的艺术品不再被当作罚没物资来处理,而是首次以投资收藏品的姿态出现在拍卖场上。而台下,一些颇有名气的港台收藏家和机构,以及内地不少书画行经理和艺术家都参与了这次拍卖。因此朵云轩的这次拍卖被誉为“具有中国艺术史上里程碑的意义”。

  这场拍卖会最终以总成交额830万元、成交率75.4%的成绩落幕。一幅张大千的《晚山看云图》,从人民币100万元起标,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竞标,最终以143万元落槌。看到这个结果,朵云轩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惊呆了,因为当年朵云轩一年的利润也只有60万元。

  而更令人吃惊的是,第二年,这个成交数字就被翻了一倍。在1994年北京中国嘉德的首次艺术品拍卖会上,成交纪录突破了1400万元人民币。

  南北两地这么一唱一和之下,“艺术品也能够卖大钱”的概念迅速传遍全国。国内艺术品拍卖行业的大门也从此打开。

  投资热为拍卖“火上浇油”

  中国嘉德副总经理寇勤认为,“从1994年到2000年,应该都是在一种学习和积攒大量经验的初级阶段。”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一次又一次里程碑式的艺术品拍卖会,逐渐捂热了市场。

  1995年,北京翰海的春季拍卖会,成交额首次突破亿元,其中一件明永乐青花绶带葫芦瓶以1331万元的成交价,创造了国内中国瓷器拍卖成交最高纪录。同年秋拍,中国嘉德从海外征回的一册宋周必大刻《文苑英华》零本以143万元高价成交,创中国古籍善本拍卖世界纪录,而同一季拍卖中,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则以605万元成交,创中国油画拍卖的新纪录……

  2000年开始,随着投资热席卷内地,艺术品拍卖行业的发展也深受影响,开始加速发展起来,直至2005年,到达了一个市场交易的顶峰。

  现任上海崇源拍卖行执行总裁的季崇建,2000年时曾在上海参与筹建了敬华拍卖行。说起艺术品拍卖那几年里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深有感触:“我们2000年拍的第一场成交额是8040万元,当时是创造了上海的最高纪录,但是2003年以后,几乎每一场拍卖都是过亿,好的甚至达到6亿元。”

  刘小东的作品《儿子》,2000年曾以15.4万元人民币成交,而在2005年中国嘉德秋拍时,该作品竟以198万元的高价拍出,同一幅画5年内增值了10倍多。

  大量

艺术品投资者的涌入虽然刺激了市场活力,但也带来了缺乏理性的负面效应。投资者盲目叫价,使得众多艺术品的价格远远超出其实际价值。因此,2005年下半年开始,市场在高温之后有所回落,寇勤称之为“回归冷静”。

  寇勤说:“中国拍卖市场一定会继续发展。但不是拍卖公司数量的增加,而是整体成交额和拍卖品的质量和档次的提高。”另外,完善法律法规以规范市场也是内地艺术品拍卖行业下一步要努力的方向。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然而目前拍卖行业的现状却与寇勤所希望的恰恰相反。国内大小艺术品拍卖行的数量与日俱增,而拍品的质量却在随之日渐下滑。这正是当前阻碍艺术品拍卖业发展的最大矛盾。

  1997年内地艺术品拍卖行由审批制转为登记制后,内地拍卖行的队伍一下子壮大起来。而随着近几年拍卖行门槛一再降低,艺术拍卖市场已经呈现出“过饱和”状态。

  据统计,全国目前有800多家艺术品拍卖公司,一年要举行千场拍卖会,拍卖总额达150亿元。艺术品本是一种稀缺资源,如今要凑齐这千场拍卖会,就势必为赝品提供了空间。除了少数目标明确走高端市场的大公司外,数目众多、更替频繁的小公司成了问题的根源。以次充好、暗箱操作、虚报拍价等不良现象混乱了市场秩序,也影响了艺术市场的发展。

  季崇建近几年就深受小拍卖行的困扰:“现在拍卖行业‘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最大的问题还是拍卖行太多了,每天都有新的拍卖行出来,而拍品的品质却在下降。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加大拍卖协会的监管力度,这样很多不正常的现象就能够避免。”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