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上美厂:中国动画电影如何重返黄金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5日 06:10 第一财经日报

  尹达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毗邻苏州河,很多老上海的民居散布在狭窄的万航渡路四周。走进大门,三座矮矮的小楼让院子里看上去很安静。其中一幢是现在上美厂的行政楼,据说1990年关锦鹏的《阮玲玉》就是在这里拍摄的。楼里有一间光线昏暗的接待室,面积很大,四面书架,架子上没有书,而是密密麻麻的奖杯。新中国几乎所有的动画奖项,在这里都可以随手捡起。有一些已经颜色渐褪,有一些还崭新,最新的一座刚刚放进去,今年上美厂50周年的大制作《勇士》,半个月之前在第16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上摘得了最佳美术片奖。

  《西岳奇童》的市场启示

  这些奖杯,很容易让人想起上美厂20世纪60年代的黄金岁月。那段黄金岁月中成色最足的奖杯,属于万簌鸣导演的《大闹天宫》。《大闹天宫》在1962年捷克斯洛伐克第13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1978年英国伦敦国际电影节和第4届基多国际儿童电影节上都获得大奖。

  1983年6月,《大闹天宫》在巴黎12家影院联合首映,仅仅一个月,观众就达10万人次。法国报纸当时称之为“动画片真正的杰作”。相隔24年,今年10月24日,《大闹天宫》作为“我的第一次”电影节(Mon Premier Festival)中国板块的主打影片,再次亮相于巴黎。与此片同时展映的还有40部中国动画的经典作品,比如《哪吒闹海》、《金猴降妖》、《金色的海螺》、《猪八戒吃西瓜》和《西岳奇童》(完整版)等。

  此次展映中的《西岳奇童》完整版,是其中唯一的一部上美厂近期作品。《西岳奇童》改编自民间神话《劈山救母》,上集自1985年公映后,好评不断。但由于导演靳夕的过早去世,拍摄下集的计划直到2005年才得以实现。2006年7月影片完整版公映之后,20天时间仅上海地区票房就创下了200万元的成绩。

  “《西岳奇童》的成功让我们明白了中国观众对国产动画电影的热爱和期待,不要想当然地以为观众随着好莱坞动画电影的介入,口味就完全改变了,事实上他们对于中国原创的传统动画电影依旧很关注。”上影集团副总裁汪天云说。

  当然,《西岳奇童》的市场成功,最大的贡献在于给上美厂指出了另外一条可行的道路。上世纪60年代的黄金岁月,最大的成因是上美厂巨大的原创能力,由此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被世界影坛称为“中国学派”的动画艺术风格,数十部动画片在许多国际动画电影节上赢得了傲人的荣誉。

  如今,在好莱坞动画电影和日本动画片攻占了主流市场的时代,《西岳奇童》证明并非一味地模仿、学习别人才是占领市场的唯一机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太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挖掘,关键就在于原创力。”汪天云说。虽然中国的当代动漫产业只是刚刚起步,但如果回顾历史,中国动画曾经的黄金时代,无疑可以使人们对中国动漫产业的前景充满信心。

  充满梦想的动画黄金时代

  中国动画电影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创始人。1926年,万氏兄弟利用自己居住的仅七个平方米的亭子间作为工作场地,拍摄成功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短片《大闹画室》,这也是公认的中国动画电影历史的开始。

  之后,“万氏兄弟”开始了和一些较大影业公司的合作。1935年,他们在明星影片公司的帮助下,成功地拍摄了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从此,中国动画电影开始了有声片的时代。解放前的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基本上都是“万氏兄弟”所推动,以模仿美国迪士尼为主。1941年9月,他们编导的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在上海新华联合影业公司摄制完成,这是继1933年美国迪士尼的《白雪公主》之后世界上第二部动画长片。影片在大上海、新光、沪光等三家影院同时上映一个多月,盛况空前。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政府为发展动画电影,决定组建制作动画片的专门机构,于是,一个拥有20多名动画人员的“美术片组”在东北电影制片厂宣告成立,1950年,“美术片组”迁至上海,1957年4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这期间的代表作是《骄傲的将军》和《神笔》,神笔马良和骄纵的将军形象至今深入人心。

  自1957年至1965年这8年间,中国动画电影出现了第一次创作高潮,人称动画的“黄金时代”。在苏联、捷克、波兰等东欧动画强国的原创精神影响下,这个时期共摄制了105部影片,其中动画片40部、木偶片37部、剪纸片16部、折纸片3部、木偶纪录片等9部,题材和艺术质量达到了极高水准。剪纸动画、水墨动画和折纸动画在此期间诞生,并获得了世界性的广泛赞誉。同时,人称中国动画“三大名片”的动画片《大闹天宫》、木偶片《孔雀公主》和剪纸片《金色的海螺》也都是在这个时期相继问世。

  1976年10月,持续10年的“文革”宣告结束,停顿了将近10年的中国动画电影也重新苏醒,迎来了第二个创作高峰,上美厂再次涌现了一批在中外影坛上公认的优秀作品,如被人们所熟知的长片《哪吒闹海》、《天书奇谭》和《西岳奇童》,还有在国际上获奖无数的短片《三个和尚》和《鹤蚌相争》等。

  2005年,《大闹天宫》正版珍藏DVD刚一问世,盗版市场立刻闻风而动,上美厂建厂以来的动画影片在正版市场和盗版市场的热销,在某种程度上也证实了如今观众对于这些经典动画电影的认同和肯定。

  市场化探索之路

  和中国大多数电影制片厂一样,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上美厂也一度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陷入困境:外国动画片进入我国市场越来越多;动画人才不断被外资和合资企业挖墙脚;资金在转型过程中遭遇入不敷出。

  这样的状况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才得到好转。在此期间,政府为了保护民族动画产业,明确规定各电视台每年播出中外动画片的比例,外国动画片不得超过总量的40%,国产动画片必须达到总量的60%。2001年,广电总局起草了《影视动画业“十五”期间发展规划》并于2002年初正式颁布实施,这一“规划”是建国以来政府对动画产业第一个指导性的政策文件,所以受到动画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而且直接刺激动画片的创作生产和相关行业的发展。2004 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被广电总局命名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并且与中央电视台一起,成为国家广电总局明确的国内两大主要动画片制作基地之一。

  2000年上映的《宝莲灯》,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动画长片,创下了2500万元票房的纪录,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依然暴露出创造力不足,甚至有模仿好莱坞的痕迹,但上美厂的这部力作,还是为探索市场化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而今年推出的《勇士》,是上美厂继《宝莲灯》之后的第二部90分钟的影院动画,历时4年,投资1500万元,经过了改组、改制和公司化后,这部影片成为上美厂探索市场化道路的又一有力尝试。显然,在美国、日本动漫产业的强势夹击下,中国的商业动画大片正在复杂的、难解的现实问题中开始走出低谷。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