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乳业公司压低收购价格 奶农怒倒9吨鲜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4日 14:14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今年9月末,肇东市养牛户兼收奶站站长代云峰,因不满当地企业低价收奶行为,在欲把鲜奶卖给出价高的外地企业遭到阻拦时,一怒之下将自己的9吨鲜牛奶倒进壕沟。奶农倒奶为哪般?是因为在当前国内外乳制品价格高涨情况下,当地公司仍然低价收购,当地政府也不准他们把奶卖到外地。代云峰指责当地政府不让外地企业收购鲜奶的做法是“地方保护主义”。

  村民李志祥说,当地奶站不但无故扣秤,还压等、压价。乳业公司表面上公布的奶价是1公斤奶1.8元,七折八扣后实际上农户能卖1.6元就不错了,有时才卖0.8元。

  肇东市畜牧经济开发区一位负责人对此解释为规范奶源市场秩序。双城市一位乳品企业负责人解释说,由于企业管理上的漏洞,克扣现象原来是有的,现在也不能保证完全杜绝,但公司一直在努力解决。另外,公司对奶的质量要求比较高,这是对消费者负责任。

  为何奶贱奶贵都伤农?上世纪90年代末,黑龙江省奶业逐渐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增收的“公司+农户”产业模式:奶农把鲜奶卖给企业,企业每个月给奶农开一次奶资,以形成一条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产业链。

  “但这种模式使奶农处于弱势地位,加工企业压等、压价,检测过程不透明,有的甚至存在盘剥奶农现象。”

  黑龙江省畜牧局一位负责人指出,因为企业是有组织的,农民是松散的,所以农户无法与企业平等对话。“现在全球乳制品的价格都在涨,乳品企业赚了钱,有的地方企业垄断着奶源,而又给当地奶农那么低的价格,这和地方政府的行为有直接的关系。”

  一些业内人士和有关专家认为,要想使奶业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尚需改革完善“公司+农户”的产业模式,并由政府出手建立价格协调机制保护奶农利益。黑龙江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田宝强说,当前奶业产业这种公司“控制”农户的方式,在农村粮食产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及肉蛋产业同样大比例存在,农民的合理利润空间受到挤压,成为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原因之一。为此应探索“加工企业+合作社+场户”或“加工企业+协会+基地”等模式,建立起价格协调机制,让加工和流通等环节赚得的利润与生产农民共享。新华社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