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反洗钱违规仍很普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0日 21:21 华夏时报

  2006年度反洗钱报告发布银行反洗钱违规仍很普遍

  本报记者 华强 上海报道

  “2006年,违规及被处罚的金融机构在被检查的单位中达到二成,说明反洗钱的违规现象在金融机构中绝非个别,具有普遍性。”11月8日,中国第一个反洗钱研究机构——复旦大学中国反洗钱研究中心秘书长、经济学博士严立新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作如上表示。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反洗钱报告2006》。报告披露,2006年,央行对337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了反洗钱现场检查,共有66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被处以罚款和警告等行政处罚,被处罚的机构数同比增长10%。

  而按照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 2007年“中国

反洗钱工作全面评估报告”,国际反洗钱和反恐融资40+9条标准中,中国仍有9条不达标;以洗钱罪定罪的案例太少,不足以说明反洗钱的有效性;
证券
、基金、保险行业的反洗钱工作刚刚起步,还未显现效果。

  海量信息价值不高

  2006年度的反洗钱报告称,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工作“仍多专注于形式合规,主动性不够,经主观判断识别的可疑交易报告数量极为有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严立新认为,现在是存款立行,

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不排除有的银行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不去深究存款的来源。另外,商业银行对大额交易、可疑交易并不多加甄别便上报给央行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造成有针对性的数据淹没在海量信息里,从而增加了识别难度。

  “这反映了银行类金融机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多报无罪,少报漏报不报有责’、‘既然规定,只能应付’的思维倾向和做法。”严立新说。他表示,这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对履行反洗钱义务主体的激励机制设计缺失、反洗钱考核标准尚欠科学、金融机构业务操作人员对可疑交易的主观判断能力较弱、培训不足、反洗钱专业人才缺乏、部分金融机构领导层反洗钱意识薄弱等因素。

  反洗钱整体战略缺失

  自2004年以来,央行连续三次发布国家年度反洗钱报告,这一做法成为中国在反洗钱工作方面迈向国际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标志。“但在近三年的反洗钱年度报告中,尚未能体现我国清晰明确的国家反洗钱战略。”严立新表示。

  他认为,如果没有国家层面的反洗钱战略,便会使反洗钱协调工作失去指针。我国虽然采用了由23个部委参加的反洗钱部际联席工作会议机制,但由于反洗钱工作自身具有的复杂性、多边性、技术性等,单靠任何一个部门都难以胜任如此繁重的工作。“反洗钱的效率保障必须以具有最高战略目标为原则,否则,极容易使反洗钱组织统筹工作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态,自然,也便不可能建成原则统一,目标一致,运行科学,高效的多层次、全方位、多任务集成的反洗钱机制。”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计算机数据挖掘、智能分析与识别技术在反洗钱系统中的研究和应用仍属落后。反洗钱就是要把各种“支离破碎”的信息串起来,把所有信息放在一个平台上进行比对,通过比对发现问题。

  严立新说,目前我国“部委条块”之间的信息数据割裂状况比较严重,作为我国反洗钱最高行政主管机关的央行,其下设的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虽然可以被视为一个统一的反洗钱信息比对平台,但它与反洗钱关联度最紧密的公安、税务、海关、工商、商务、司法、边防等部门却缺乏基础数据的实时检索共享机制。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